疫情发生以来,最受人关注的便是在治疗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而在这些医护人员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群冲在“危险最前线”的人,他们手握方向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与病毒争分夺秒,他们便是负压救护车司机。近日,记者采访到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车辆保障组,医院的负压救护车司机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24小时坚守岗位,随时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等候转运任务的来临。
转运病人分秒必争
市三院作为目前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唯一一家定点医院,按照上级的指令,专职负责从其他医院接运患者住院。“接到命令后,我们会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确认防护级别及转送地点,医生、护士备齐急救医疗设备、药品、器械和防护消毒用品,司机检查确认车辆情况及负压装置是否完好。根据患者情况,急救医生、护士、司机都要穿防护装备才能出车。”车辆保障组副组长韩磊告诉记者。
对于负压救护车司机沈治水和田万成二人来说,医院总指挥调度人员打来的电话就像是发令枪,接下来便是分秒必争,终点是等待救援的生命。“上一次从县里转运病患,我们晚上11点出发,等接回病人已经是凌晨4点了,加上出发前准备的时间,我们有近6个小时全副武装,因为穿着厚重的隔离防护服,带着护目镜,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甚至闷得连呼吸都有点困难,晚上气温降至零下7℃,坐在车里也热得一身汗,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沈治水说道。
负压救护车给病毒戴好了“口罩”
从各县市区筛查出确诊患者要转至市三院住院救治,在这过程中会不会存在病毒传播隐患?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负压救护车给病毒戴好了“口罩”。
记者了解到,负压救护车,即防护型救护车,它与普通救护车的最大区别就是能“负压隔离”,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负压救护车有一块独立的空间,叫负压舱,这个负压舱,利用技术手段,使舱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同时,负压舱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所以,用负压救护车来转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最合适的,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止病毒再传播。
赶到转运现场后,救护车要在离患者最近的地方等待,减少患者与环境的接触空间,等患者上车后检测生命体征。对于患者而言,顺利送往病区就算转运完成,但对于救护车司机员来说,要确保医院专业消毒人员对负压车进行终末消毒,确保没有病毒残留,而所有成员也要脱衣服、消毒、洗手才算真正的完成出车任务。
穿上了这身衣服就不应该有顾虑
疫情一开始,司机们也有过担忧,毕竟是与病患近距离接触。沈治水师傅今年55岁了,有近30年车龄,2003年是非典时期的车辆保障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看到别的司机对病毒有恐惧心理,他宽慰大家,他说:“穿上了这身衣服就不应该有顾虑,要相信,只要咱们防护措施到位,一定能战胜病毒。”
因为疫情,负压救护车司机24小时待命,吃住都在医院。“从1月23日开始,我们两名专职负压救护车司机就没回过家。沈治水更是一家三口都奋战在三院抗击疫情一线,女儿沈盈是麻醉科医生,除了一般手术的麻醉工作还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插管工作,妻子苗建珍负责医院的取血工作,一家三口虽然都在医院值班,却因为严格的隔离要求,见上一面都很难。”韩磊介绍说。
这是一次牵动千千万万人心的疫情,也是一场三院人的健康保卫战,市三院车辆保障组的负压救护车司机义无反顾,毅然冲在“最危险的前线”,让我们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