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禽流感、埃博拉……
说起应对疫情,他经验最丰富;论起年龄,他是老大哥。于是,隔离区里,他成了情绪调和剂,是大家信任、依赖的“知心大哥”!
他叫范立东,是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年纪最长的医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应急梯队的一员“老将”。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深夜,在家倒休的范立东接到上班通知。爱人已熟睡,他用纸笔留言,写下对家人的惦念:“明天,我就去上班了,也许会隔离,你一定安排好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有问题,就给我留言,我来想办法。这个消息,不要告诉父母!”
没顾上和爱人当面告别,范立东一头扎进了全院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主动请战、从容应对,也把这份从容与安宁带给了隔离区的每一个人。“我经历的多,经验比大家多一点儿。那我就多和大家分享一点儿,给大家些信心和安心!”在他看来,并肩作战了十余天的同事,尤其是年轻的护士们,都是需要多关照的弟弟妹妹。
连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救治工作,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说话听不清,手指触感减弱,找血管都变得不那么容易。还有,身体不适以及第一次面对疫情的紧张……”范立东说,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习以为常的操作会变得困难重重,也让第一次经历疫情的年轻护士们心理有了波动。
进入隔离区第一天,任职还不到一年的护士小韩从病区出来后,神态、动作、说话都出现异常,精神高度紧张。范立东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随即开始拉着他聊天,分散注意力,牵手陪着他度过了初次直面疫情的紧张期。
也是这件事,让范立东意识到为大家舒缓情绪的重要性。直面疫情的最初几天,大家24小时待岗,床位不够,随便找个地儿就能睡着,有时候吃着饭都能打瞌睡。即便这样,他也坚持抽时间给大家传授经验、加油打气。“只要规范做好防护,我们的安全系数绝对没问题!”“进入隔离程序,看似危险,其实最安全了!”“我们守住了,全市人民就是安全的!”在他的一句句话语中,整个团队的紧张气氛慢慢缓和,工作流程也日益顺畅。
是同事的“知心大哥”,更是病患的“定海神针”。接诊、问诊、检查、诊断、治疗……一步步走下来,医生成为患者最亲近也是最依赖的人。身为主治医师的范立东,也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病患的身心健康,把他们放在自己重点关注的微信好友列表里。例行的问诊、检查之余,他时不时通过微信和患者交流,给他们加油鼓劲儿。“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在治疗上,告诉他们不只是我们还有有全省的医疗专家在努力,给他们信心;在生活上,想办法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身边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精神感染了我。我要像他们一样,坚决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前线……”2月5日,范立东在抗疫一线写下入党申请书。他希望早日加入党组织,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在今后工作的每一天,发挥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