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 读到季羡林先生的这句雅致诗意的句子,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儿如缕缕春风轻轻地温暖着我的心田。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集市上横挂叫卖着春联、灯笼、福字的商家,让我们感受到新年正已踮起脚尖,翩翩地踏进岁月的门槛。过年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共同的盛大节日,这天,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是雪域高原天涯海角,到处都是红红火火,到处都是拜年的祝福,到处都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


孩童时总盼望过年。“过年喽!过年喽!”在孩子们的心中,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喜庆,过年就意味着能穿新衣、吃好菜、放鞭炮、走亲戚、拿压岁钱。年是除夕这天到来的,这一天也是年的高潮。家家户户大门上贴上红春联,挂起大红灯笼,增添了节日喜庆热闹的气氛。家里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笑语盈盈,饮酒叙谈,热热闹闹吃团圆饭,温馨幸福的感觉溢满了每个人的心头。时到零点,大家满腔欢喜,除去旧岁,迎来新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鞭炮燃放的噼啪声中,我们钻进暖暖的被窝中,揣着对新年的希冀甜蜜入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就把春节的这种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年是一个里程的结束,是又一个里程的开始。也许是长大的原因,现在的我们对年没有多少期盼,也总是在感慨越来越没年味儿了。其实不是年味儿淡了,是过年方式发生着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子越过越红火,穿新衣、吃美食早不再是过年的期盼。但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文化的风景线,是我们情感的凝聚点,饱蘸了永远不变的亲情,裹挟着淳朴而亲切的乡俗。


春节是一种团圆的期盼,团圆是我们过春节最大的主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亿万人民的心愿,也是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每当春节临近,春运就像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了一支巨大的集结号,在外工作的、读书的、创业的、打工的,一颗颗思乡的心都激动着、快乐着,人山人海、舟车劳顿。路,尽管走得很辛苦,但都挡不住他们匆匆的脚步。他们迫不急待地赶回家中,投入亲人温暖的怀抱,回到身心得以真正安放的地方。


一家人亲热地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老人眼看儿孙承欢膝下,全家人共享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年轻人主动向长辈拜年,借此机会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酒杯一端,祝福长辈们健康长寿,福如东海;祝福兄弟姐妹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祝福孩子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年,让阖家团圆的幸福暖流涌动在每一个人的胸膛,大家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像朵朵含苞怒放的花儿,温馨地绽放,清香四溢……


春节是心灵的港湾,是生命的舞蹈。过一个祥和团圆的春节,是千百年来龙族文化萦绕每个炎黄子孙心间弃舍不了、割舍不断的根。一年又一年,春节文化再次镌刻上新的年轮,每个人心头的幸福感、憧憬感难以言喻。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和亲情去点亮明媚的春天,去描绘生活的绚丽多彩。


作者:钟芳  编辑:王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