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武就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作出批示


有展示内容 有活动载体

真正成为第四届旅发大会主线 成为改善民生的主战场

 

近日,市委书记王景武就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第四届全市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作出批示:“董子故里文化园区不仅要建设,更要有展示内容,有活动载体,真正成为第四届旅发大会主线,成为改善民生的主战场”,为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总体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代大儒,他藉“天人三策”推动中国儒学自西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脉,给2000多年来的中国政治、历史、文化带来了深厚而久远的影响。衡水是董子故里,规划建设董子故里文化园区,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探寻衡水传统文化根脉、推动“文化衡水”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董子故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发展,成立了董子文化研究院,持续深入开展董子历史文化研究;举办了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积极推动董子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8年启动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筹备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第四届市旅发大会为契机,谋划建设董子故里文化园区,打造董子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的平台载体,塑造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将突出“四个结合”,即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提升城镇历史文化品位相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相结合。我市将努力把董子故里文化园区打造成为传承中国儒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达到社会效益、文化发展、民生保障共同提升的目标。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片实施的原则,加快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一是高水平规划设计。坚持“国际视野、全球理念、全国格局、衡水个性”,进一步完善总体思路,细化工作方案,聘请国内顶级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优化空间结构,明晰发展重点,彰显衡水特色,实现与衡水湖、大运河和周边地市联动发展。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文旅项目,全方位展示董子故里独特魅力。二是高标准创新业态。按照“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的原则,深入挖掘董子求学、研读、讲学等历史文化资源,植入新模式,培育新业态,盘活名人典故,激活文化元素,讲好历史名人故事;与相关地市合作,谋划举办文化旅游节、国际论坛、研讨会等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扩大衡水董子故里的知名度。同时,借鉴永城芒砀山汉文化园、曲阜尼山圣境等先进经验,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和管理,把文化资源变为旅游产品,以创新创意助推文旅产业发展。三是高质量开发建设。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区同建”和“空心村”治理,加快景县、枣强县、故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抓好董子文化园、大原书院及重点村镇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水系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显著提升;改造提升园区道路,实现互联互通,打通董子故里文化园区连接衡水湖及周边地市重要景点的交通通道。同时,创新管理体制,破解行政区划限制,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四是高效率推动实施。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完善督导机制,推动景县、枣强、故城把董子故里文化园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步调一致,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示范样板,叫响“董子故里·儒乡衡水”文化品牌。


作者:贾爱东  郜振华 编辑:张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