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全市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得到改善。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霍纪东介绍,截至2019年12月23日,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为55.6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期下降6.4%;10个国省水环境考核断面平均值全部达到考核标准;全面完成了对我市384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和风险评估,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标志着土壤污染防治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处罚案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针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单位)5.4万余家次,立案处罚2749件,较2018年同期增加45.06%,处罚案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处罚金额8805.77万元,较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28.93%。
同时,充分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移交”四个配套办法,处理恶意排污、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等重点案件决不留情。全市四个配套办法适用案件总数为152件,其中,按日计罚1件,限产停产18件,查封扣押94家企业,移送行政或刑事拘留37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2件。
针对大气、水、“散乱污”和重点时段等不同内容,全方位、多轮次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共开展2018-2019年度秋冬季大气环境执法、“碧水2019”环境执法等11次专项行动,持续保持了对污染企业的严管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消除“地方保护和执法软”问题。
发挥科技力量强化执法监管
在具体工作中,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大大提高了企业守法生产、合法排污的自觉性。
全面推进实施分表计电设备安装工作。分表计电是对企业生产设备和污染防治设施分表监控、确保同步开启运行的有效手段。安装后,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避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出现污染物直排的问题。我市于2019年全面启动了污染企业的分表计电安装工作,对按期完工的企业,由市财政拿出专门资金,按照安装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极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去年,全市首批共计1797家工业企业完成分表计电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工作,奖补资金发放正有序开展。我市的做法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河北新闻联播》、央视《正点财经》栏目,分别对我市实施分表记电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强化对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异常情况的查处。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出现的异常超标数据,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理。截至目前,共对12家经查实确为在线超标的企业予以行政处罚。
发挥移动执法系统作用,规范执法行为。要求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期间,必须全程开启、使用移动执法APP,并如实录入、上传各类检查信息。由专人对全市移动执法APP的每日录入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实现对执法人员的实时监督,规范了执法行为。
全面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市生态环境局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线索契机。去年,我市“12369”环境举报平台共接到环境投诉举报案件3159件,办结率、回复率及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在前期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散乱污”企业日常巡查机制、动态清零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制度,全力以赴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的开展。2019年以来,共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39家,现已全部完成关停取缔和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13名相关监管责任人进行了问责。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违法排污、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普法和服务力度,帮助企业从源头上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