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电视剧《平原枪声》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已经过去整整30年了。每次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近日,1989年电视剧《平原枪声》编剧、82岁高龄的马志凯老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年的创作、拍摄过程,讲述了电视剧背后的故事。


1988年,拍摄电视剧期间,马志凯(左)与小说作者李晓明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有幸阅读了小说手写稿


马志凯出生于1937年,河北省南宫市人。他从事文化艺术工作40余年,曾担任枣强县文化馆馆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团指导员、河北省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河北省话剧院院长等职务,还曾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多年来,经他创作、整理、改编的剧目有现代戏《湖畔渔歌》《母女俩》、传统戏《伐东吴》《法门寺》《感天动地窦娥冤》、电视剧《平原枪声》等。


说起电视剧《平原枪声》的剧本创作,马志凯老人自豪地说:“我可以算得上是枣强县阅读小说《平原枪声》的第一人,我读的还是作者李晓明的手写稿!”


李晓明是枣强人,于1938年在枣强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起,他开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他与韩安庆合著的长篇小说《平原枪声》出版。


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时任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晓明,带着《平原枪声》手稿来枣强找战友张静征求意见,当时,马志凯在张静属下做文秘工作,由他负责李晓明的接待事务。“来到枣强的第二天,李晓明要去拜访几个老战友,临走前把手稿交给我保管。他跟我说,‘小马,你爱看书,你先看吧!不要转借给别人,别弄坏了!’有了这简单几句话,我就先睹为快啦。小说的情节动人,让我一生难忘!”


小说《平原枪声》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日军很快占领了冀南地区,面对残酷的斗争现实,共产党领导冀南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发展自己的队伍,并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故事。《平原枪声》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


电视剧《平原枪声》剧照


将小说搬上荧屏


小说中鲜活的战斗场景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在马志凯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地雷战》等文艺作品,描写的都是冀中平原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争故事,描写冀南地区革命历史的却不多。”于是,他萌发了将小说《平原枪声》改编,搬上舞台或荧屏的想法。


由于工作繁忙,马志凯迟迟没有动笔,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调至省戏剧家协会工作,才利用业余时间将其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改编过程中,马志凯坚持尊重原著,突出冀南根据地的风土人情,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历时3年5易其稿,终于在1988年将剧本创作完成。他的剧本,受到当时衡水地委相关领导的重视,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


1988年9月,电视剧《平原枪声》开机仪式在原衡水地区招待处举行,时任中共衡水地委副书记解玉琦主持了开机仪式并讲话。小说《平原枪声》作者李晓明、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郭维、原河北省文联秘书长刘春风,都在开机仪式上发言祝贺。


马志凯回忆:“在开机仪式中,李晓明第一个发言。他说,剧本我看了,对小说作了不少删减和改动,又增加了不少动人的情节和细节,改得好。主要有三个优点:一是删去了一些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集中笔墨刻画人物,增强了故事性;二是将故事发生地肖家镇(今枣强县肖张镇)设为兵家必争之地,提高了战斗的重要性;三是故事情节从始至终集中在男一号马英和女一号苏建梅身上,突出了人物个性和地方色彩,提高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在电视剧拍摄的一个多月中,李晓明非常重视,跟马志凯一起在现场指导。李晓明还邀请战友刘英、张静一起到枣强、衡水、南宫等地,选取当年和日军战斗过的地方,作为拍摄场地,再现了《平原枪声》小说里描写的冀南地区抗日战争的场面。




电视剧拍摄精益求精


31年过去了,电视剧拍摄中的点滴小事,让马志凯难以忘却。他说:“《平原枪声》电视剧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整体投资48万元,男女主演的片酬每集才1000元,全体演职人员在拍摄中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不计报酬,没有一个人因为酬劳闹意见。他们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应该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衡水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也让我心怀感恩。”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李晓明对拍摄工作特别认真,经常在夜里找我商量剧本的修改意见,拍摄战斗场面时他更是场场必到。”在拍摄中,导演和演员曾提出,可以借鉴电影《地道战》中的一些镜头,李晓明就提出不同意见。他表示,地道战是冀中地区抗日战争的特点,冀南地区打的是“沟壑战”,就是在村与村、路与路之间挖出深沟,村路相连、村村相连,打起仗来可攻、可守、可退,与“地道战”发挥的作用旗鼓相当。“这条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第二天就在肖张镇大李纸坊村挖出了深沟连深沟的拍摄场景。”


“每到一个地方,拍摄都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衡水高新区大麻森村拍摄日军屠杀群众的一场戏时,需要100多名群众演员,村干部很支持,很快就根据导演要求找齐了。”马志凯介绍,那场戏要拍4个镜头:日军放出狼狗撕咬马英的母亲、不满1岁的婴儿被当场摔死、妇救会主任振江媳妇惨死在刺刀下、战委会主任马宝堂被拖在马后折磨致死。“这些场景激起了群众演员真实的回忆,很多人在现场泣不成声。散场时,一位老大爷还在擦泪,有人说,他爷爷就是让鬼子打死的。”


在拍摄现场,回忆起当年和日军战斗的故事,李晓明感慨地说:“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总算把敌人赶出中国了……新中国成立啦,老百姓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革命者的心愿成真了……”


马志凯说:“1989年,电视剧《平原枪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轰动大江南北,各省市地方台相继播出,并多次重播。广东省还将其翻译成粤语,观众反映良好。”


距电视剧《平原枪声》播出已经过去了30年,但《平原枪声》所演绎的革命故事弦歌不绝、历久弥新。故事中,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革命斗志,不仅融入到衡水人民的血液之中,也成为了激励大家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与《平原枪声》结下的缘分,成为了马志凯一生都难以忘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