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城市道路安全运行,防范路面塌陷隐患,近日,衡水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将道路空洞检测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范畴持续推进,以科技赋能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为实现隐患的精准识别与定位,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全程采用探地雷达技术这一“地下探测利器”。该技术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利用不同介质对电磁波反射特性的差异,能够清晰捕捉到地下数米范围内的空洞、土体疏松、脱空等潜在病害,生成直观的雷达图像,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年6月份,人民路、大庆路、前进大街、永兴路等多条交通主干道路的“地下体检”已全部完成。

为确保检测工作持续高效推进,市政工程管理中心结合管辖道路的交通流量特点,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检测计划。一方面,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检测队伍,提前开展设备调试、技术培训与安全交底,确保现场作业规范有序。另一方面,将主要检测时段安排在早、晚时间段,避开出行高峰,最大限度降低对交通的干扰。此外,针对市区道路地下管线密集交错的复杂情况,市政中心特别注重对挖掘恢复后道路的专项检测——这类道路因施工扰动可能存在基层不实等问题,通过重点检测与数据比对,有效确保道路恢复质量,从源头上减少隐患产生。
道路空洞检测绝非“一检了之”,而是将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开展。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结合季节特点,以及道路使用频率、老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建立“每半年一次重点排查、每天开展日常巡查”的工作制度,实现管辖道路检测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持续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升级探测设备与数据分析系统,提升隐患识别的效率与准确率。将日常人工巡查的直观性与技术检测的精准性相结合,构建“人工+技术”的双重预警体系,让道路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