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查出白内障,心里直犯嘀咕:去外地大医院看病,挂号、排队、来回跑,想想心里就发怵!没想到大夫告诉我,县医院就有天津来的帮扶专家,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11月14日,在安新县医院门诊楼内,安新县留村村民刘会元笑意盈盈。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他,眼前的世界从模糊不清变得透亮真切,这次求诊让他很满意。


刘会元口中的“厉害专家”,来自天津市眼科医院。如今,这家知名眼科医院与安新县医院牵手组建医联体,“天津市眼科医院雄安新区工作室”也在安新县医院落地,多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作为帮扶专家定期在安新县医院出诊,让白内障手术在安新县医院实现常态化开展。


安新县医院眼科门诊专家正在看诊。李征 摄


“白内障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原来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患者来咨询,只能劝他们往外地大医院去。”安新县医院院长高伟感慨道,如今在天津专家的“传帮带”下,不仅本地患者不用奔波,医院自身的眼科治疗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而医联体带来的改变,远不止眼科一个科室。


“过去我们医院做不了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只能往保定、北京跑,来回折腾不说,还容易耽误病情。”高伟举例说,医联体合作单位雄安宣武医院,以半年为周期,持续派遣康复科、神经科、肝胆肿瘤科的骨干医师驻院工作。在这些专家的帮扶下,安新县医院综合肿瘤科如今已能规律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现在老百姓不出县城,不用遭交通不便的罪,就能享受到大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我们医院整体诊疗能力也跟着水涨船高。”


“我们外派的医生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主治医师是‘标配’,还有一些是副高职称的医生。有了医联体这种合作模式,医院各个科室结合实际情况,派医生到基层医院去锻炼、出门诊,这样就能带动基层医院整体的发展。”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刘东斌向记者解释,基层医院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和慢病康复,大三甲医院则聚焦罕见病、疑难危重症,医联体就是要让两者“攥紧拳头”,各司其职、互相补位,让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雄安宣武医院医生查房。雄安宣武医院供图


作为新区医联体核心单位,雄安宣武医院围绕转患机制、技术帮扶、业务讨论等方面,与雄县医院、容城县人民医院、安新县医院、兴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四家合作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今年以来,雄安宣武医院选派17名医师下沉到四家合作单位进行帮扶支援工作,把规范的诊疗技术带到基层,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疾病、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能力和规范治疗水平。


不仅如此,结合常态化巡回医疗,雄安宣武医院还与合作单位共同打磨诊疗规范,通过带教查房、病例讨论、健康宣教、多学科义诊、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医疗质量“同质化”。既让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也增强了新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雄安宣武医院外景。李征 摄


“雄安新区的医联体建设,不是简单的医疗合作,而是有实打实的创新突破。”雄安新区卫生健康局协同发展处负责人范亚川告诉记者,新区的医联体与传统医疗合作相比有三方面创新:一是机制新,新区以承接医院疏解为契机,以京津冀对口帮扶为平台,借势优质项目衍生新的医联体合作。二是方向新,充分发挥新区医疗机构自身优势,结合京津冀高水平医院特色专科,精准对接合作专科、共建领域。三是合作新,在医疗服务、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多维度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合作质效。


雄安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王涛介绍,新区已有容城县人民医院、安新县医院等8家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1家京津冀高水平医院组建医联体,覆盖医疗服务、继续教育等核心领域,切实提升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未来,医联体要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持续深耕,积极争取新增医联体合作,进一步加强医联体运行监测、推动医疗质量同质化、建立健全深化合作运营的政策机制,让医联体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让优质医疗资源成为新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编辑 李硕芳



来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原标题:雄安改革身边事|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