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诸多雪上比赛在此举行。2017年1月23日和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冒着严寒来到这里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总书记指出,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在3亿人中更好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



11月初,蓝天白云下的雪如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白亚军 摄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崇礼以冰雪为笔、生态为墨,依托冬奥品牌,构建起“冰雪引领、多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雪场开板迎客,冬奥村燃起今冬第一把火


近期,随着气温走低,崇礼各大雪场陆续“开板”,拉开2025—2026雪季的序幕。万龙滑雪场经过连续30小时高效造雪,于10月21日正式迎客,开放5条雪道,开板时间与雪道规模均创历年最早、最大。通过优化造雪管线、升级造雪系统,并依托气象数据实时调整作业方案,雪场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张家口冬奥村也点燃今冬“第一把火”,迎来首批长租“村民”。一场温馨的入“村”仪式,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感受到“回家”的温暖。作为连接雪场与住客的重要枢纽,冬奥村正以精细化服务迎接冰雪旅游热潮。



北京滑雪爱好者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白亚军 摄


“崇礼雪场一开板,我就从北京开车过来了,两个多小时直达,特别方便。”北京滑雪爱好者王先生表示,“这里雪道宽、雪质好,非常适合滑雪爱好者。”


滑雪爱好者张莹也表示,崇礼雪场资源丰富,雪道选择多样,非常适合家庭游客。“我儿子四岁,从一岁多就开始接触滑雪,在这里能尽情享受运动乐趣。”


来自南京的马女士则表示:“今年开板比往年早,正好我和朋友都有空,就来感受一下崇礼的滑雪氛围。从北京下飞机再乘高铁,一小时就能到,对南方人来说非常友好。”


雪道织就富民网,群众端稳“雪饭碗”


刘鹏扬是土生土长的崇礼“00后”,12岁开始接触滑雪,受家乡冬奥氛围影响,他选择就读冰雪专业,并在大学期间积极投身冬奥志愿服务。2023年毕业后,他正式成为一名滑雪教练,还计划参加全国性赛事,争取更好成绩。


“崇礼人骨子里好像就有冰雪基因。”刘鹏扬说,“家里非常支持我走这条路,现在我能把爱好变成事业,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在富龙滑雪场向教练刘鹏扬(右)学习滑雪。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白亚军 摄


如今在崇礼,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冰雪或体育相关工作,真正端上了“雪饭碗”。


米嘉轩的雪具店这几日格外忙碌。“为迎接新雪季,我们新进了一批雪板,实行租售一体模式,这几天正抓紧做保养打蜡,确保雪友有最好体验。”他回忆,2018年前自己还在外地打工,送外卖、摆地摊,听说家乡要办冬奥会,便果断回乡创业。“从最初30多套旧装备起步,如今已发展到300多套,旺季时能充分满足雪友需求。”


四季皆热土,冰雪经济开拓新赛道


冰雪不是崇礼的唯一标签。今年7月,国内规模最大的越野跑赛事“崇礼168”激情开跑,上万名选手穿梭于串联冬奥场馆的山地赛道,体验运动与自然交融的魅力。赛事设7个组别,最长赛程168公里,吸引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余名选手参赛,其中93.5%为外地选手。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崇礼接待游客17.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93%。



崇礼100公里组起跑。张家口市崇礼区委宣传部 供图


除了“崇礼168”,各类山地户外赛事在夏季接连不断。多家雪场通过缆车升级,实现冬季滑雪与夏季山地车速降的无缝切换,大幅提升场地利用率。2024年,崇礼夏季游客达430万人次,首次超越冬季的423万人次,标志着区域旅游正由“一季热”转向“四季火”。


从依靠“冰雪饭”到开拓“四季游”,崇礼凭借冬奥遗产和生态资源,正加速建设成为全域运动旅游目的地。青山为证,业态焕新,这座塞北小城正在后冬奥经济的浪潮中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