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浸初冬风未冷,育心激潜意正浓。11月8日,记者走进衡水市第十三中学,以镜头捕捉青春跃动的鲜活瞬间,用文字解码多元育人的初心使命,在球场协作的呐喊、实验室探究的微光等生动场景里,真切触摸“激潜教育”理念与实践深度交融的璀璨火花。





踏入校园,操场上的活力图景率先铺展开来。篮球场上,少年们默契传球、精准投篮,进球后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汗水浸透的球衣下,是藏不住的坚毅与朝气。羽毛球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磨基本功,偶尔的失误从不会引发沮丧,取而代之的是“没关系,调整脚步再试一次”的暖心鼓励。这正是“激潜教育”中“支持性环境”的生动诠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打破“唯学业论”的局限,让体育成为锤炼团队协作、磨砺抗挫意志的成长舞台。“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不仅写进课程规划的细则里,更藏在每一次奔跑、每一次配合、每一次互相鼓劲的细节中。




如果说操场的活力是直观的成长印记,科学实验室里的探索则让教育深度可见可感。走进三楼实验室,“手搓锌锰干电池”实验正酣。课桌上,锌片、碳棒、二氧化锰粉末等材料整齐排列,同学们几人一组,小心翼翼地组装装置,调试参数。“老师说不能照搬课本,要自己观察反应变化。”同学们一边调试,一边认真记录数据,当二极管突然亮起微弱的光,实验室里瞬间响起抑制不住的小声欢呼。一旁的教师没有急于评判,而是俯身启发:“如果换用铜片代替锌片,亮度会有变化吗?为什么?”引导学生顺着疑问深入探究。不直接灌输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创设沉浸式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严谨验证中触摸科学本质。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育从“灌输”到“唤醒”的转变。


球场的协作、实验室的探究,皆是“激潜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表达。这一由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督学、衡水市第十三中学党委书记白祥友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坚实根基,主张通过构建全方位支持性环境与多元化实践路径,系统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与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在学业提升与素养培育上实现超越性发展,为终身成长筑牢根基。


理念的深耕细作,终在时光里结出实践的累累硕果。近年来学校教学成绩持续稳步提升,更可贵的是,超越分数之外,学生们身上那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全面扎实的综合素养,以及后劲十足的发展潜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


从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到操场上的协作拼搏,从实验室里的探索求真到成长路上的稳步前行,这场以“激潜”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正在衡水市第十三中学书写着“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暖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