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衡水市冀州区科芯(衡水)生态智慧农场的日光温室里,科技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翠绿藤蔓间,串串青番茄长势喜人。

果实未熟,订单已至。科芯农场负责人温博的电脑屏幕上,北京的订单已排至下月。“我们农场一期共建有16座温室,全部种植番茄,预计年产量12万公斤,其中9万公斤被北京一家蔬菜公司订购。”他表示,农场靠自主研发的“AI管家”——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智能“守护”,番茄才能长势更佳,并提前10-15天上市,成功锁定市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5年作出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部署,在科芯农场也落地生根。
这里的16座日光温室里,见不到传统农场里穿梭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棚顶不停转动的传感器和墙角来回“巡视”的探测器,它们24小时不间断采集温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这些数据经由物联网技术实时上传至AIPA系统,根据预设模型和作物需求,自动研判并向滴灌、通风、补光等设备下发相关指令。

“每株苗每次能精准得到100毫升水,不多不少。”温博介绍,“一旦察觉养分不足,系统还能自动调配专属‘营养餐’,真正实现了对作物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满足。”有了“AI管家”的科学呵护,这里的番茄长得格外壮实。“不光结果能提前10到15天,番茄的甜度还高。”温博自豪地说,“品质上去了,订单自然就‘追’着我们跑,根本不愁销路。”
温博的自豪,不止于眼前这16座温室的丰收。目光投向棚外,一幅更大的智慧农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紧邻一期的二期工程建设正酣。9座总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主体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忙着铺设管道等收尾工作。“这些新温室建成后,也将全部沿用AIPA智能管理模式,预计12月初就能投入使用。”温博说,“届时,农场的智能化生产规模将显著扩大。”而这仅仅是开始。“三期百余亩的智慧温室也即将开工建设。”他指着远处的规划图,眼中满是憧憬,“未来,这里将成为集种植、研发、推广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自身发展,更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方产业共同升级,而这也是科芯农场的未来规划之一。下一步,他们计划把“AI管家”的数据和技术分享给周边农户,让更多人靠科技种出好庄稼、挣到放心钱。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