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梨果满枝的丰收时节。


深州市穆村镇庄火头村的风里带着浓郁的梨香,顺着村道一路飘进村民郭大帅的院子——他正麻利地扯着胶带封箱,妻子则弯腰将饱满的玉露香梨逐个放进印着“脆甜化渣”的纸箱里,还细心地调整着梨身上的网套。


“你可得把梨摆匀些,运输时别磕着碰着。”郭大帅手上没停,嘴里不忘叮嘱。妻子笑着应道:“放心吧,每个都裹了网套,保准完好无损。”两人脸上的笑意,比院里的梨香更甜润。



郭大帅家在村里种了多年果树,且有着丰富的电商平台销售经验。七年前接触到雨露香梨这个种植品种——口感清脆、汁水充沛,当时种的人少、售价还高,他当即动了心。没多犹豫,他很快拍板承包下15亩地,一门心思钻研种梨技术。


今年的采摘才刚结束,郭大帅就忙着把新鲜梨果运进了自家冷库。冷库里刚采摘不久的玉露香梨整齐堆放着,青中带红的果皮裹着网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村里的冷库里还存着大部分梨呢,这边是挑出来先发电商的。”郭大帅随手拆开一箱,捏着梨身介绍:“你摸摸这硬度,刚摘下来就进冷库,新鲜度一点没减。咱这玉露香梨,果肉细得没渣,咬一口脆甜多汁,汁水能顺着指缝流,客户收到都夸好。”


如今,这15亩梨园已迎来第五个丰收年,每亩能收5000斤梨,每箱分装5斤,均价7元一斤,赶上销售高峰,一天能发200箱。


郭大帅家的玉露香梨不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还吸引了外地货商。深州梨早就打通了全国销路,北京的货商也常驾车来村里采购,郭大帅家的梨也是他们常选的货源。上次有个北京货商,围着冷库转了一圈,拿起梨尝了一口,当即拍板:“你家这梨甜度够、果肉紧实,运回去肯定不愁卖,下次我还来拉!”交易过程十分顺畅。


为了护好这“金果子”,郭大帅花了不少心思。他特意在网上查资料、学种植经验,给梨园里装了防雹网。他指着梨园的网子说道:“这梨最怕冰雹砸,一砸就废了,有这网子在,就能稳稳保住收成。”不仅如此,他还坚持生态种植:梨树下的草不薅,等长到半人高了就割下来返田,腐在土里的草成了天然肥料。他笑着说:“这样能保墒增肥,结出的梨口感更甜,营养也足,客户反馈一直很好。”


提起村里玉露香梨的种植历史,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明训打开了话匣子:“咱们村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玉露香梨的改接种植了。可由于玉露香梨种植要求较高,最后坚持下来的也就十几家。现在全村算下来,玉露香梨的种植面积约有四十余亩,郭大帅家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管理较好的一户。”


傍晚时分,最后一箱梨也装上了快递车,引擎声渐渐远去。郭大帅站在院子里,风里还飘着淡淡的梨香。日子就像这熟透的玉露香梨,裹着清甜,满是看得见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