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在北京市举办。
“共建产业生态、深化产业协同”——这次对接会的主题清晰表明了京冀两地着力推动机器人产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与创新融合,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丁 摄
基础牢,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双向奔赴”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我们想在唐山看看有没有可以合作的企业。”在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上,北京的一家创投企业的负责人何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何先生看来,唐山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距离北京很近,作为企业来说,可以把研发放在北京,生产放在唐山,两地形成很好的互补。”
而北京一家研发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工作人员关女士则带着具体问题而来:“我们的机器人订单金额接近千万元,但是产能上不去,主要原因是现在工厂面积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面积需要多大?对高度和地面承重能力有要求吗?”面对关女士提出的问题,唐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认真记录,详细询问对厂房的具体需求,还详细介绍了高新区相关产业政策。
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上双方正在洽谈事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选择在唐山发展机器人产业,主要原因之一是唐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唐山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通达世界2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2位。京唐城际高铁唐山西站和唐山机场坐落在唐山高新区,高铁半小时即可抵达北京,唐山机场可通达国内20多个热点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产业协作不断深化。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需求,机器人产业成为优势互补、“双向奔赴”的最佳结合点。
北京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了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制造业空间有限;唐山作为传统工业重镇,不仅具备完备的工业体系,更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制造业基础。这种互补性让机器人产业自然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
据统计,2024年河北省机器人企业达到369家,营业收入146.4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唐山机器人企业超过200家,占全省总量的60%,成为河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吸引企业“落户”的另一个更重要原因则是唐山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记者了解到,唐山是河北省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区域,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规模约百亿的集聚群。
唐山高新区现已形成以机器人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和传感器为发展重点的产业体系。唐山高新区管委会 供图
“唐山高新区聚集着全市90%的机器人企业,多款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六链五群’中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说,从初期的产业转移过渡到深度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要求。目前,唐山高新区正以积极对接、主动融入的姿态,着力探索“北京创意、唐山转化”的发展模式,努力将北京丰富的科创资源与唐山完备的制造能力链接起来。
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丁 摄
起步早,唐山“机器人兵团”火力全开
会上天、能入地、可下海……在唐山高新区,有着一支特殊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军团”,这就是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特殊场景工作的“特种机器人战队”。
唐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便建设了机器人产业基地。21世纪初,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唐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在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我们研发了一款农业机器人,这个项目与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制造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的工程师王东昭发现了心仪的科创“搭子”。
而王东昭所说的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正是唐山机器人产业新赛道上的创新驿站——这里融合了京津冀地区的技术、人才与制造资源,可实现30多家企业的订单同时生产。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有技术、有创意,但资金短缺、厂房设备限制往往成为制约瓶颈。
唐山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厂。刘梓涵 摄
“你有创意,我来落地。”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总经理赵辉介绍,作为全国首家专注于机器人非标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资金融通等六大服务,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已经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创新载体200多家,创造产值超过2亿元。
与此同时,唐山高新区建设了共享智造集群,已形成了以百川机器人共享智造为龙头,中信开诚工业设计和重点实验室、亚特外燃机制造和车辆实验检测中心、陆凯选矿和选煤智能筛分设备工厂、旭华智能电子产品工厂等共享工厂协同发展格局。
“我们就是要打造‘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智造模式,为企业提供设计研发、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物流售后等一站式服务。”董学忠表示。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特种机器人设备。唐山高新区管委会 供图
前景好,从产业协同到创新共同体
“我们研发的腐乳自动装瓶机器人,正是‘北京创意、唐山转化’的典型代表。”对接会现场,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岐指着演示屏上的生产线视频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解决了老字号王致和的生产痛点,未来还可推广至整个调味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机器人产业的协作也在向纵深推进。未来,三地将在政策互通、平台共建、场景开放、人才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项目投资处处长郭瑞表示,作为全省经济协同发展重要任务,将联合北京、天津共同修订机器人产业链图谱,开展“机器人+产业园区”共建,推进产业链融通合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基金+券+保险”的支持体系,推动三地标准互认、资质互通,让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成为关键突破口。唐山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产业集群和丰富的装备制造场景,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仅钢铁行业的“机器换人”需求就超过百亿。目前,唐山市已梳理出110个成熟应用场景,并定期发布、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激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创新研发。
人才培育方面,唐山正在实施“凤凰英才”计划,设立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打造京津冀区域机器人人才高地。通过在北京设立“科创飞地”,让研发团队留在熟悉的创新环境;在唐山建“智造飞地”,让北京企业的研发成果直接导入,实现“拎包即驻、落地即产”。
俯瞰唐山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厂。唐山高新区管委会 供图
“长期以来,钢铁制造产业是唐山的强势产业。唐山在机器人领域要发挥好钢铁制造产业优势,加上北京在机器人产业方面的研发优势,我相信北京和唐山在接下来的生态合作中,一定能够既发挥北京的长处,也能够使得唐山制造业走得更好。”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制造对接会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新兴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郁俊莉充满信心地说。
编辑:索玮
原标题:共建产业生态 深化产业协同 找对 “搭子” 干大事!“唐山机器人兵团”跑步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