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18日电  截至2025年9月,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已吸引210余家科技企业落地,形成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创新微集群。园区将继续深化产城融合经验,聚焦核心产业赛道,深化北京科研资源与雄安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升级“一窗通办”、孵化支持等服务体系,以更优质的产业生态、更丰富的实践成果,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


  这是记者18日从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战略”平行论坛上获悉的。


图为IASP2025年世界大会“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战略”平行论坛。主办方供图




  论坛现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中关村信息谷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为例,分享未来产业园在新城区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为新城市或产业基础薄弱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案例。


  企业从“物理相邻”到“价值共生”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紧扣“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打造了人工智能大厦、低空经济大厦等主题楼宇,一栋楼只招引对应产业方向的企业,以楼宇经济带动产业集聚。


  园区通过引导企业在楼宇内打破壁垒,打通信息、资源、合作渠道,构建闭环协作生态,不仅缩短了企业沟通的物理距离,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帮助企业从“物理相邻”到“价值共生”,园区内部协同创新蔚然成风。


  在这一创新场景的引导下,入驻企业智慧康、雄安妙心生物、雄安兴元科技三家企业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试剂研发-数字技术-终端渠道”的闭环生态。后续,妙心生物开发的检测试剂将由智慧康引入全国线下药店及线上平台;兴元科技以元宇宙、VR及数字人技术为智慧康公司提供数智化支撑,三方合力挖掘并满足疾病早筛、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及VR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需求。


  推动产业上下游生态构建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服务全覆盖”深受企业好评。园区运营团队坚持走访到户,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发展诉求,积极推动资源共享、业务对接和产业上下游生态构建,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


  同时,园区已集成33家专业机构打造“一窗通办”服务中心,推出“知识产权清零日”、“省科小免费申报”等举措,助力60余项知识产权落地、助企融资超5.3亿元,推动17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对接市场——其中观阅医疗的磁控胶囊内镜已惠及雄安新区300余名群众,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赋能,让园区成为连接“产”与“城”的关键纽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已吸引210余家科技企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