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检察日报社联合主办,人民检察杂志社、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共同承办的“食药安全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交流活动在衡水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学术界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优秀论文作者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食药安全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难题、实践路径与创新方向展开深度研讨,通过交流碰撞,为解决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实践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活动中,与会人员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办案方式创新、具体实践探索展开深度交流。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相关负责人、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来自河北、福建、山东、重庆、贵州等多地检察机关代表结合典型案例,从惩罚性赔偿适用、调查取证突破、可诉性标准界定、技术赋能办案、互联网新业态食品药品安全等维度作了交流发言,行业知名专家教授进行点评,为各地检察机关更好地开展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经充分交流研讨,大家就进一步强化检察担当、履职办案、理论供给、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素能提升,全面推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广泛共识。
活动还宣布了“食药安全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征文获奖名单。此次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检察机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论文370篇,经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委对来稿进行严格评审,评选出获奖论文72篇,其中一等奖15 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34篇。
在主旨发言环节,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熊伟以“深化履职,守正创新,以检察公益诉讼之盾护航食药安全”为题,分享了衡水检察机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成果。他从法律赋能、公共利益代言、治理效能协同三方面,阐述了检察公益诉讼在食药安全治理中的时代使命和独特价值;介绍了衡水“四个维度”实践创新:理念上从“被动履职”向“主动治理”跃升,场景上聚焦“民生痛点”织密立体防护网,科技上以“数字检察”驱动监督质效蝶变,机制上构建“多元共治”的衡水实践。他表示,衡水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互促共融,以检校共建厚植食药安全公益诉讼发展沃土,并从立法筑基、协同共治、源头综治三方面展望未来,为中国特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贡献“衡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