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衡水湖343艘获准入湖捕捞的渔船划破湖面,标志着这片“京津冀最美湿地”为期50天的开湖捕捞正式启动。湖面渔舟穿梭、岸边抢购热闹,生态保护筑牢的“丰收基底”与全域文旅打造的“体验盛宴”,共同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开湖首日,衡水湖面上一派忙碌景象。滨湖新区王家宜子村渔民李鹏飞一网起获大量鲜活渔获,其中不乏六七斤重的鲤鱼、十来斤的花鲢。“单船一航次渔获价值超千元,整个捕捞季预计能挣三四万元!”他笑着算起丰收账。为保障捕捞安全有序,衡水滨湖新区综合执法局对所有捕捞船只实行“一船一码一证”管理,船只喷码与捕捞许可证一一对应,从源头规范作业流程。

岸边的热闹丝毫不逊于湖面。市民、游客与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鱼商早早等候,争相采购新鲜渔获。衡水本地饭店经营者李秀巧的手里攥着十几桌“开湖鱼宴”订单:“衡水湖的鱼口感鲜嫩,每年开湖季,水产店、饭店还有外地鱼商都会来抢,来晚了就没好货了!”

这份丰收的背后,是衡水湖持续深化的生态保护成效。“我们构建了‘水—陆—空’立体防护体系,推进水生植被恢复、沿湖违规建筑拆除、鸟类监测点位布设,同时每年向湖中投放数百万尾鱼苗,兼顾生态保护、渔民捕捞与鸟类食物供给。”衡水滨湖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贾博介绍。如今,衡水湖已成为45种鱼类、336种鸟类、594种植物的家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逐年递增。

开湖捕捞不仅带来“渔获丰”,更激活了“文旅热”。在9月12日至10月31日的开渔期内,衡水湖旅游景区围绕“金秋问礼・衡湖寻儒”主题,结合国庆节、中秋节等节点,叠加夜场经济元素,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夜游”的全域文旅体验场景。游客既能观赏捕鱼盛况、品尝新鲜鱼鲜,还能参与文创市集、非遗展示、长桌宴等活动,沉浸式感受衡湖的自然野趣与人文魅力。

“开湖捕捞收获的不只是渔获,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贾博说,衡水湖将持续以生态保护为基,推动生态、渔业、文旅融合发展,让“京津冀最美湿地”的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

张凯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