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文化长廊里张贴着文明公约,居民们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悠闲散步,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欢声笑语……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正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花卉园社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聚焦问题攻坚、深化群众联结、激活实践动能,推动文明之花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靶向攻坚破难题 从“一时美”到“长久美”


“以前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现在连烟头都难见到!”居民齐腾飞的感慨,折射出社区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针对不文明养犬、小广告泛滥、车辆乱停等“老大难”问题,花卉园社区以“机制+行动”双轮驱动,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2025年以来,花卉园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与高新区税务局结对共建,每周常态化在尚品林溪小区开展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园” 活动,集中清扫卫生、擦拭垃圾桶、清除小广告;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弘扬雷锋精神 传播志愿薪火” 为主题,常态化参与楼院环境整治,全年累计清理楼道杂物 300 余处。


针对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花卉园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划定专属停车区,并通过物业微信群实时推送“温馨提示”,全年整改违规停放 200 余次。2025年,违规停放现象整改率达95%,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顺心路”。



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线上,花卉园社区物业群变身“文明传播站”,定期推送垃圾分类指南、文明养犬公约等内容;线下,6支志愿服务队按季度制定活动计划,全年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40余场次,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长效模式。如今,“随手捡”“主动分”“规范停”已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访千楼进万家 从“身近”到“心近”


花卉园社区以 “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 为宗旨,推动服务下沉到楼院、深入到家庭。


“张奶奶,最近血压稳定吗?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们!”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提着米面油,敲开了低保户张亮的家门。针对特殊群体,定期随访 9 名低保户、8名残疾人,医疗志愿服务队走进尚品林溪等小区开展 “惠民义诊”,为 200 余名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收集健康诉求 30 余条。



同时,花卉园社区注重动态信息采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花卉园社区发动65名在职党员担任“楼栋联络员”,他们利用下班时间走家串户,采集人口信息、排查矛盾线索。2025年,通过“楼栋联络员”机制,累计化解邻里纠纷、设施维修等诉求30余件。居民李淑霞感慨:“现在有什么问题在微信群里说一声,随着就能得到回复,解决问题的效率太高了!”


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花卉园社区用一双双“铁脚板”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让社区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激活实践站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花卉园社区依托党建 “管理网”,建立 “党支部 + 居委会 + 业委会 + 物业” 协调机制,将居民最关心的垃圾投放点设置、养犬牵引劝导等问题纳入议事清单。2025年,通过协商解决了12件民生难题,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治理参与者”。


同时,花卉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服务”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8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宣讲,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开展消防知识讲座、绿色环保手工课等活动,覆盖群众300余人次。居民宋来鑫说:“在实践站既能学政策,又能学技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



花卉园社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居民参与热情。2025年,举办“粽情端午享欢乐”“棋乐无穷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15场,吸引400余人次参与,以趣味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让文明新风吹遍整个社区。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花卉园社区通过“小活动”凝聚“大合力”,让文明建设从“社区事”变成“家家事”。


如今的社区,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笑容更多了。花卉园社区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绣花功夫”促提升,让文明之花在基层常开长盛,让幸福生活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温暖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