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保持全国第一,廊坊市、张家口市城市算力分指数保持全国第一、第二。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作为全国算力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我省正以政策为引领、基建为基础、融合发展为目标、区域协同为路径,加速构建全国领先的算力产业生态。


河北省算力产业涵盖算力基础设施、软硬件研发制造、数据供给、算法研发、大模型培育及场景应用等多个环节,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自2009年廊坊市率先启动数据中心建设以来,河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复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规划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目前,河北已形成廊坊、张家口“双核心”算力集聚区,构建起以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的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


政策统筹方面,我省先后出台《河北省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战略咨询专家组,系统推进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与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省内八大主导产业。


产业与应用基础方面,河北作为工业大省,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截至目前,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32.55%,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推动算力与产业融合方面,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重大科技专项,从关键技术攻关、算力底座夯基、应用场景赋能、创新能力提升四个方面进行支持。同时,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加快环京地区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部署,积极参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加强在大模型开发、算力供给、数据集建设等领域合作。


河北毗邻京津这一创新富矿,区位优势显著。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已通过备案上线的大模型数量达132款;天津的国产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市场份额占全国半数以上。京津丰富的技术、人才与产业资源,为河北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行业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


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河北带来多重效益。吸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算力需求企业集聚,推动算法研发、数据标注等配套产业成长;支撑制造业实现产品设计优化、智能检测和预防性维护,提升生产效率;带动就业与人才培养,催生数据分析、AI工程师、算力运维等新岗位;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突破。


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算力基础设施,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促进算力及人工智能与我省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重点举措包括:加快推进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设京津冀枢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引育优质人工智能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支持廊坊市、张家口市、雄安新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构建“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特色鲜明、协同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河北还将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索以免费算力等形式支持区域内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大的初创企业加快壮大,形成错位互补的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


编辑:宋少华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