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的下盘松村是“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家乡。今天咱们就去戎冠秀故居展馆看看,一起了解一下当年打鬼子的时候,咱老百姓和八路军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


戎冠秀,1896年生,河北平山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担任下盘松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她带领全村妇女积极拥军支前,救护伤员。


男人们在前线抗日,戎冠秀就带领妇女们挑起支前和生产的重担。


下盘松村驻扎着八路军的供给部和被服厂,她不仅自己精心制作样品,还积极帮助其他村高标准完成任务。为了让更多青壮年参军入伍,戎冠秀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做动员。


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她在动员大会上(说),我有三个儿子,给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哪个哪个去。”


她的举动深深打动了乡亲们,许多家庭纷纷响应,踊跃报名参军。


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连续发动多次惨绝人寰的大“扫荡”。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为八路军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条件下,为了救治伤员,她想尽一切办法,用温开水清洗创伤,用中草药敷伤口,用小勺一口一口给伤员喂饭。在她的精心救护下,很多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指战员恢复了健康,重返前线。


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奶奶说)所有我们曾伺候过的伤员临走都要冲我扑通跪下,喊我娘,我实在忍不住,也只好当头对面跪下去,抱着他们一起哭,他们都是为了老百姓打仗咧。”


从战火纷飞中的“支前模范”,到今天的“军爱民、民拥军”,戎冠秀留下的这份情谊就像火种一样,一直在军队和人民之间传递、发扬着!



编辑:宋少华

来源:冀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