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为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当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传承创新之路。如今的正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千古之美可感可知。


在正定县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现场,巨幅玻璃幕墙内,七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地层叠压,透过玻璃,游客可以清晰感知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



正定县文保所开元寺景区主任 王振免:


既能保护了文物,又让普通游客和市民近距离地了解了正定的历史,这也是弘扬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拥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现存隋唐以来古建古迹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正定在对全县文物进行全面普查和大规模修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历史遗存、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等多种要素,推动古城整体保护恢复。



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县博物馆馆长 朱志辉:


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古城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相结合,通过整体保护来延续古城的文脉。


按照整体保护、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原则,正定先后实施了城墙修缮、荣国府景区提升、阳和楼原址复建等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在保护文物本体的同时,还对景区周边环境、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提升。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项目科科长 王素辉:


你看南城门前这一大片空地,原本是居民住宅,非常拥挤,拆迁后我们打造成了广场和停车场,现在站在南城门上,古城天际线清晰可见,古寺古塔尽收眼底,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正定古城的美景和历史文化底蕴。


不仅是对文物的恢复修缮,正定县还建立了文物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将162处文物纳入古城保护名录,并配备专业的巡查队伍每月对文物进行集中巡查。自去年以来,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2个,累计投资40余万元。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如今,这些得以保护传承的文物古建已成为正定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广西游客 韦爱巧:


我觉得我们正定的文化保护得非常好。比如像我们刚刚参观了广惠寺的华塔,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正定还不断拓展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



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小方:


继续深度挖掘和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古城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文明融合创新,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编辑:姜长淼

来源: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正定:传承创新发展 延续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