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河北广平经济开发区北区的河北省华供禽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一枚枚带有“富硒无抗低胆固醇”字样的鸡蛋正被有序打包,即将发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
“这些营养鸡蛋,最贵的能卖到12元一个。”河北省华供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阚荣光介绍时,眼中满是科技成果落地的喜悦。
时间回到2019年,阚荣光所在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攻克“畜牧用小肽类替抗”和“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后,正为产业化养殖寻找落点。
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了解到科研团队的需求后,随即牵线有推动禽蛋产业高端化发展意愿的广平县。
“广平县蛋鸡养殖产业基础好,但长期停留在初级阶段。我们的两项养殖新技术恰好能补上当地禽蛋产业的短板。”阚荣光说。
经过6年探索,如今广平县已有70万羽蛋鸡全面应用新技术,年产高端鸡蛋1万多吨。
广平县禽蛋产业的向上突围,是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在邯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例证。
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作为北京大学在河北唯一的政产学研平台,该院以“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转化体系为纽带,将高校院所智力资源深度融入邯郸产业发展。
从一枚鸡蛋的科技赋能到一餐美食的创新突破,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推动的产业升级故事在邯郸持续书写。
在位于馆陶县的植味(邯郸)健康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块块色泽诱人的植物午餐肉、植物酱牛肉等产品正在下线。
“植物肉不含胆固醇,没有兽药激素残留,而且蛋白和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比普通肉食更健康。”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攀拿起一块植物酱牛肉介绍,这些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多亏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帮我们牵线搭桥,才让这么好的项目落户馆陶。”赵攀介绍,这些产品,是研究院特聘专家刘新旗教授团队的科技攻关成果。针对植物肉多汁性差、韧性不足等问题,该团队研发出多级生物酶高压场耦合重组等全新技术,让加工后的植物肉口感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馆陶县已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一体化装配智能植物肉工厂,年产植物肉1万吨。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设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六大研究中心,为优质科研项目研发、中试、落地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研究中心聚焦邯郸本地实际,通过外引内联精准发力,为邯郸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院长刘红燕介绍,比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智能化区域产业大脑平台,聚焦区域产业体系分析,通过整合资源信息,构建起区域企业与产业画像,为政府开展产业链精准治理与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在科技招商领域,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搭建京冀产业协作桥梁。近年来,该研究院多次组织北京企业与邯郸投资机构、重点企业开展专场对接,促成一批企业在邯郸投资建厂,推动医疗电极、量子点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邯郸落地转化。
“今年我们围绕河北省及邯郸市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需求,聚焦人工智能、精密测量、智能装备、电子材料等重点领域,遴选了10个技术团队、35项关键技术,以此助推本地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刘红燕说,接下来,研究院将会继续做好科技研发和对接服务工作,助力邯郸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
编辑:姜长淼
来源:河北日报原标题: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外引内联,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