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衡水市外宣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改善民生、丰富暑期生活、农文旅融合等主题,在央媒、省媒刊(播)发相关重点报道70余条。


提升民生温度,写好民生答卷。新华社发布视频+音频通稿《河北衡水:稳步推进以工代赈 助力民生改善》、文字通稿《河北衡水:以工代赈助力民生改善》,经济日报客户端、河北日报客户端发布文字报道《河北衡水以工代赈绘就民生新图景》,冀时客户端发布视频报道《衡水:稳步推进以工代赈 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均介绍衡水市以工代赈工作稳步推进,覆盖范围从最初的4个重点县扩展至全市,帮助越来越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河北深州:“银杏互助”暖人心 “老帮老”共谱幸福曲》,介绍“银杏互助 相伴同行”——“老帮老”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州市举办,众多老年人齐聚一堂,在互动与协作中感受互助关爱的温暖;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机制创新激活志愿服务 织密民生幸福网》介绍衡水市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总揽,以协调机制为保障,以“持之益衡”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均培育起志愿服务子品牌,凝聚起多元参与的合力。《河北日报》刊发图文报道《衡水探索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10分钟便民托育服务圈破解带娃难》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衡水打出政策扶持、载体建设、人才培育组合拳,精心打造“衡惠托”服务品牌,着力破解“带娃难”民生痛点;文字报道《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介绍衡水市高效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工程,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文字报道《衡水市积极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介绍衡水市积极落实惠残政策,今年已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万余人次。河北卫视《冀时全播报》播出《衡水故城:“老帮老”互助养老让银龄生活更温暖》报道故城县各社区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登记,建立一对一供需台账,将低龄老人的余热与高龄老人的需求精准对接,让“老帮老”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今日资讯》播出《衡水桃城:老楼安上“幸福梯” 居民生活展新颜》,报道桃城区通过政府引导、社区协调、居民共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不仅仅解决了上下楼的痛点,更成为撬动老旧小区焕新的支点。《河北经济日报》刊发图文报道《喇叭一响,快递进村》,介绍武强县交通运输局开设5条客货邮合作路线,设置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网点体系,方便农村群众收取快递。


围绕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布视频通稿《河北衡水:动感暑期 释放活力》介绍暑期衡水市的青少年们依托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与体育设施,投身多种健身运动,为新学期体能“充电”;文字通稿《内人士研讨新书〈寻找弓仲韬>: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报道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寻找弓仲韬》新书分享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高度赞赏这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光明日报》刊发文章《特殊的村规》,介绍每年腊月二十二,深州市北杜庄村不宴客、不嫁娶、不兴土木、不办任何形式的喜事,以此表达对1939年惨烈阻击战中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中国农民报》刊发《河北衡水:农文旅融合编织乡村游新图景》,报道衡水市滨湖新区依托衡水湖生态优势,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当地带来一波新“流量”。


此外,《河北衡水桃城区:融合警民力量 深耕源头治理》《上半年衡水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0.8%》《刷脸进入,户外劳动者解锁“能量补给站”》等报道分别在中新网、《河北日报》、长城新媒体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布,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