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省把生态答卷铺展在青山绿水间。在塞罕坝,三代务林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如今,塞罕坝正扎实推进"二次创业",森林覆盖率已达82%。


本台记者 俊辰:


此刻,我正站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莫里莫营林区附近。这已经是我第6次踏上塞罕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从春的嫩绿、夏的葱郁、秋的金黄到冬的银装,我都亲身体验过,但每一次来,这种震撼真的是直击心灵。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往这边看,这是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同学们,(他们)正在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二学生 周佳荷:


目前我们正在打一个20乘20(米)的标准地,然后对样地内的每棵树进行每木检尺,主要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后续还要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


(俊辰:我们做这些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


目前我们的二代林存在生长缓慢、结构单一、地力下退的问题,制约了我们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就开展了研究,主要是为了突破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一个新技术,提升落叶松二代林的质量和生态安全性,为塞罕坝森林可长期健康地生长提供科学支撑。这正是我们"二次创业"的提升森林质量的核心科技需求。


科技是赋能"二次创业"的一个强大引擎,近年来塞罕坝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和合作,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共同成立了塞罕坝科研工作站。


塞罕坝科技科工作人员 郭海萌:


通过科技去不断地提升森林质量。同时,我们也是采用了一个,创新型的森林经营方式,就是林冠下造林,今年到现在,塞罕坝已经完成了3300亩的林冠下造林,这个措施会使我们的这个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健康、也更加持久。


如今,塞罕坝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截至2024年底,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碳汇收入达到1487.6万元。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旅游旺季,周边酒店、宾馆,更是一房难求。


塞罕坝科技科工作人员 郭海萌:


林场也是在保障这个林业资源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带动了周边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采摘,土特产品加工以及农家游等各个行业也是搭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每年能够实现社会收入达到6亿元。同时,也辐射带动周围4万多人的受益,同时也使2.2万的贫困人口成功实现了脱贫。可以说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真正地成为了人们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本台记者 俊辰:


其实,从同学们手中的精密的测量仪器,到工作人员口中的创新碳汇交易,从游人如织的生态旅游,到"林二代"眼中守护与创业的深情,三代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昔日茫茫荒原成为绿水青山,今朝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相信塞罕坝林场将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继续书写"两山"转化新篇章,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新的塞罕坝力量。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塞罕坝:森林覆盖率82% “二次创业”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