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八月的塞罕坝,林海如碧毯铺展。晨光穿透松枝,樟子松的清香混着草甸的芬芳漫过山谷,豹猫、猞猁等野生动物不时闪现在林间红外相机镜头里——这片由三代务林人铸就的生态屏障,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8月11日,护林员王海涛通过“塞罕坝乐山巡”App上报信息。
密林间,技术员正在检查春季新造的混交林。他们俯身拨开腐殖层,测量着云杉幼苗的地径。去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完成森林抚育12万亩、造林0.92万亩,发展混交林2.2万亩,全场混交林占比达25.4%,成功申报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稳步提升。
8月11日,工作人员查看今年新植树木长势情况。
因林而生,以绿生金。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全国林草系统唯一代表,签署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合规倡议,去年全年累计销售碳汇35笔,实现收入470.8万元。一笔笔“生态收入”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月12日,工作人员检查物联网智能监测站运行情况。
“今年,林场扎实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年活动,依托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保护区人工林生态抚育试验等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森林抚育经营11.2万亩,发展混交林1.6万亩,加快形成近自然异龄混交森林结构。”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于士涛说。
8月11日,工作人员对野外调查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鉴定。
2025年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的关键节点,林场围绕生态提质、多样性保护、数字赋能等七大工程,依托智慧化林业平台与物联网智能监测站,实现林火综合监测覆盖率100%,将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同时,在森林培育、生态修复等领域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塞罕坝向“智”而行;2项课题纳入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科技攻关提级管理;开展声波增雨作业试验25场次,降雨量较周边区域增加30%。
8月11日,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值守。
7月23日,无人机进行樟子松病虫害防治作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于士涛说,塞罕坝机械林场将继续高质量开展“二次创业”,以科技驱动绿色发展,奋力续写塞罕坝绿色奇迹。
编辑:李耀荣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原标题:影像河北丨塞罕坝“二次创业”续写绿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