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武强,张瑞欣家庭以三代军人的红色基因为底色,用孝老爱亲的坚守、扶危济困的担当和向上向善的家风,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动人赞歌。这个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的真谛——文明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彰显,更是家庭传承的纽带、社会和谐的基石。


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文明之魂


张瑞欣成长于军人家庭,父亲作为解放战争老兵转业公安,用一生践行“忠于国家、孝于家庭”的信念。这份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张瑞欣心中,成为她人生价值的坐标。嫁到军人家庭后,她主动扛起赡养烈士公婆、抚育孤嫂子侄的重任,十八年如一日照料瘫痪老人,从未因家庭琐事耽误丈夫保家卫国。面对孙女刘宣诺身患“进行性肌无力”的困境,她以“不放弃、不抛弃”的坚韧,背着孙女求学十余载,用爱与希望托起生命的重量。


“忠孝两全”的抉择中,张瑞欣用行动证明: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代际传承中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种。


孝老爱亲:细微之处彰显文明温度


在张瑞欣家中,文明是清晨为老人准备的热粥,是深夜为孙女按摩的双手,是教室外风雨无阻的守候。她视公婆如亲生父母,从饮食起居到精神慰藉,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两位瘫痪老人安享晚年;她化身孙女的“双腿”,从幼儿园到大学,在陪读路上留下自己坚定又坚韧的足迹;她自学康复知识,将医院变成“第二课堂”,用科学护理延缓孙女病情发展。


“文明家庭不是没有风雨,而是风雨中依然紧握彼此的手。”张瑞欣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让文明成为家庭最温暖的底色。


扶危济困:善行义举传递文明力量


张瑞欣的文明情怀不仅局限于小家,更延伸至社区与社会。她主动照顾孤寡老人,定期为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她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带动邻居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她开设“家风课堂”,用亲身经历讲述“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故事,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明实践行列。


在张瑞欣的影响下,社区形成“一家有事大家帮”的良好风尚: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跑腿代购,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节假日里互赠手作美食……张瑞欣的家庭如同一颗文明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绽放出互帮互助的繁花。


“累并快乐着”是张瑞欣的口头禅,也是这个家庭的精神写照。他们用行动证明:文明不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而是逆境中依然选择善良与坚持的勇气;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血脉的日常坚守。


张瑞欣家庭的故事,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他们用三代人的坚守,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孝老爱亲的家风,将个人善举升华为社区共治的力量,让文明之光照亮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