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牵头系统梳理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图谱,不断加快与京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整零协作配套,产业链韧性与活力显著增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8%,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里程位居全国前列。系列报道《链上京津冀》,今天来看京津冀如何共建一条链,共造一辆车。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一场融合能源革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于一身的全新探索。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试验场"。
本台记者 杨晨曦:
造一辆"聪明的车"总共分几步?
它不光要有底盘、车身和整车制造,还要有智能网联、电气设备和动力系统,总计上万个零部件。但对于京津冀来说,这里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加速落地的"2小时产业圈",让复杂的造车过程变得像"拼乐高"一样高效。
为探访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诞生,记者驱车来到由北京、天津与河北共同构成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梦瑶:
你好晨曦。欢迎来北京!今天我们是来到了北汽福田重卡工厂的总装车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辆"聪明"的车是如何诞生的。走吧。
聪明的车离不开智慧的工厂。在我们眼前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上,有上百台的机器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协同作战,大概是3.7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重卡了。
本台记者 杨晨曦:
那这样高效智能的生产场景,它的"智慧"内核究竟体现在哪里?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梦瑶:
这一点,我们请北汽福田怀柔厂区的林书记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林书记您好。
北汽福田怀柔厂区党委书记 林珏坛:
北汽福田重卡工厂是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和低碳化为一体,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0%,关键设备联网率也达到了90%以上。
高效的背后,是智能制造和京津冀"一小时零部件配套圈"的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智"不仅体现在智慧的厂,还体现在智慧的"大脑"。汽车真正的"智慧大脑"是什么?
北汽福田怀柔厂区党委书记 林珏坛:
像我们目前最高端的产品银河9,就搭载了10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和1个高算力域控制器,可以生成车辆周围环境感知模型,响应速度在毫秒级,感知范围也可达数百米。
汽车"大脑"要怎样高效发出各种指令?便要依靠遍布车身的"神经网络汽车线束,而这些精密线束的生产基地就来自河北廊坊的一家公司。
本台记者 杨晨曦:
驱车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河北廊坊,我身后的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正是生产这些"神经系统"的所在地。
一辆汽车的正常安全行驶,离不开遍布车身的精密导线系统。从系统供电、信息显示到故障诊断提示,至少需要1500条导线。
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高压线束主管 王阳:
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是有动力电池,需要高压线束去给它传递电流,对生产工艺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更可靠自动化的设备来生产。(目前)北汽福田我们在给他们合作的一款卡车项目,未来也会在我们这边量产上市。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四级调研员 李迎凯:
目前我省已有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京津整车厂供应链 ,正确处理三地整机、零部件、场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分工与协作,用好创新驱动、招商带动、市场拉动,做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
本台记者 杨晨曦:
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大脑",到数据传输的"神经系统",现在,我来到了"执行零部件"的所在地,天津。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刘艾娜:
晨曦你好,这里就是海纳川海拉车灯(天津)工厂,也是北京奔驰汽车智能车灯的诞生地。
别小瞧一件车灯,那它其实通过上百个像我手上这样的零部件组装而成,而一个完整的车灯可以实时的感知环境,是智能网联的关键执行部件。甄经理你好。
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甄明明:
主持人你好!我们生产的GLB的车型已经搭载了咱们智能的ADB系统,能实现车辆在远光灯会车的情况下实现车辆的安全。我们的产品生产完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发到客户的现场,大大方便我们跟客户的联动。
行走在天津京清汽车产业园,像海纳川海拉、延锋座椅等一众龙头企业在此集聚,他们与北京奔驰、理想、小米等车企都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在京津冀三地加速形成。
京清汽车产业园企管部部长 李炳华:
向四个重点方向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有动力总成、底盘车身、智能网联和汽车服务,已经与北京还有河北的汽车配件企业,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的供需关系,让三地共造一台车变得更简单、更便捷。
从天津的车灯,到河北的线束,再到北京的整车总装,这条跨越三地的供应链环环相扣、高效运转。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汽车产量285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67.6万辆,同比增长154%。
"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从雄安打造国内首个片区级数字道路,到北京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三地智能网联应用场景也正在不断落地,目前已累计完成6000多万公里的测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四级调研员 李迎凯:
我省在牵头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过程中,坚持区域内互补短板融合配套、区域外握指成拳合力招引的原则,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本台记者 杨晨曦:
探访"一辆车"的京津冀之旅,"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让上万个零件高效流转,"共造"成为现实。三地握指成拳,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一个未来出行的世界级新高地,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沃土上拔节生长。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