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单宇 通讯员 马晓宇 张强


  面向大海,走向世界。


  港口,是唐山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竞争优势。


  2010年7月、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唐山视察,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亲自为唐山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15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两大机遇,通过走港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拓展外贸航线,建设内陆港,进一步扩大港口腹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一幅以蓝色为背景的开放画卷在唐山徐徐展开。


  建设世界级大港口


  东临渤海的唐山,蔚蓝色海岸线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


  1989年8月10日,随着钻机的第一声轰鸣,唐山港破土动工,作为唐山市的龙头项目,开启了破冰向海之旅,从此,唐山这座沿海城市彻底结束了没有自己港口的历史。


  大港通四海、巨轮泊九州!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建成1.5万—25万吨级泊位46座,216万标箱,货物堆场1000多万平方米,航道等级25万吨级,可接卸30万吨级减载船舶。2009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吞吐量过亿吨的“最年轻”港口;2013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2023年完成吞吐量3.07亿吨,同比增长11.9%,创建港以来历史新高。


  多年来,京唐港区先后创下中国建港技术史上“三个第一”,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了河北首家上市港口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位居A股上市港口企业前列。同时,京唐港优化功能布局,发挥国家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作用,畅通北煤南运通道,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沿海港口堆场气膜结构条形仓,创新绿色集疏港模式,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还打造环渤海区域性集装箱航运枢纽核心,建成河北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强国示范项目和京津冀共建共享十大场景。


  曹妃甸原是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有一条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2024年,曹妃甸港区年度出入境船舶首次突破4000艘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730万吨。“曹妃甸港区的建设提高了中国承接能源矿石进口的能力,缓解了煤炭船港能力不足和北煤南运的矛盾。”曹妃甸港口商务经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东弘说。


  唐山港丰南港区2016年正式开工,该港区第一个码头项目在2023年底正式投运。至此,唐山港开启“一港三区”发展新篇章。


  栉风沐雨,一路生花。唐山港实力全球领先:202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6887万吨,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86215万吨,同比增长2.37%,稳居全球第二。同年,京唐港区51号、52号两个30万吨级散货泊位获批建设,25万吨级航道试运行,26号、27号泊位正式对外开放,港口服务能级持续快速提升。


  依托坚实根基,唐山港顺势而为,在发展大潮中聚焦智慧、绿色、效率、平安港口建设,加速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港产城融合的良好态势正不断深化。


  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渤海湾畔,汽笛声声。


  夏日的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货轮缓缓靠泊,自动化岸桥高效运转,集疏运卡车穿梭不息,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集装箱进出港口,被运往世界各地。近年来,唐山港以集装箱为纽带,积极开拓新航线,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深化陆海联动,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为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强不强看集装箱。


  聚焦打造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唐山港不断拓展集装箱航线,目前已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40余条,进一步扩展港口辐射能力。


  时间拨回14年前——2011年,唐山港迈出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鸭绿江”轮在京唐港区顺利完成91个标准箱的装船任务后,首航韩国釜山港。这是河北港口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为腹地企业开辟了直达国际市场的新通道。以此为开端,唐山港聚焦日韩,航线拓展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SEOUL TRADER”号集装箱货轮从京唐港出发,直航日本关东,标志着中日直航航线的开通。2021年,唐山港—韩国平泽港航线投入运营,至此,唐山港实现了对日韩主要港口的高密度全覆盖。


  河北港口资源整合之后,集装箱航运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快发展。2023年,首条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开通,中东、印巴航线试运营;2024年,借助京唐港—上海的高密度内外贸同船航线,开通河北港口首条远洋航线“美西快线”,让冀货出海、国货出海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我市本土培育的航运企业,合德海运承担着服务全省、全市向海发展的重要使命,立志让河北货物跨越山海、走向世界。“2024年以来,我们新增加船舶16艘运力,目前共运营内外贸集装箱船舶51艘,载箱位7.42万标箱,位列全球班轮公司运力第26名。”合德海运副总经理赵亚敏介绍。


  腹地是港口的坚强支撑,近年来,唐山港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形成腹地支撑港口、港口带动腹地的共赢局面。


  2016年,唐山港京唐港区在山西晋中设立首个内陆港——唐山港中鼎内陆港,迈开深耕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一步;2018年,唐山首条中欧班列开行,从京唐港区开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标志着唐山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截至2024年底,唐山港共建成内陆港59个,开通海铁联运线路20余条,覆盖11个省、区、市。


  目前,唐山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0多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显现。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一头联陆地,一头通江海。


  随着唐山港的不断转型升级,综合贸易大港的潜能正在加速释放,唐山对东北亚尤其是日韩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2023年10月19日,距唐山港京唐港区4号码头仅1.4公里,河钢集团、韩国浦项控股(POSCO Holdings)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手打造的高端汽车板项目——河钢浦项汽车板项目顺利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41.25亿元,年设计产能达到135万吨,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商合资项目。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联系,贸易合作稳步扩大。成功推动松下产业机器、爱信齿轮、住友建机等重点在唐日韩龙头企业发挥“磁吸效应”,实现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日本爱信8速自动变速器提产扩能项目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共有东北亚外资企业88家,形成了高新区和开平区两大日资企业聚集区。


  截至目前,我市与东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企业超过550家,2024年,全市实现对东北亚地区进出口15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10.6%,较2010年年均增长5.1%。2024年,全市实际使用东北亚地区外资25588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8.4%,同比增长1973.6%。


  多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对外投资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对东北亚地区投资企业达33家,中方对外投资额1.67亿美元。2024年,新增投资备案企业1家,中方对外投资额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5%;对东北亚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190万美元。其中,二十二冶中标俄罗斯欧化集团新化学综合体项目,是我市近年来最大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


  经过15年的发展,唐山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唐山制造”和“唐山服务”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为国内最大的机车检测设备研发企业唐山百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其产品早已成功出口新加坡,我国轨道交通检修成套装备首次叩开发达国家市场大门。近年来,该公司产品先后出口到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法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


  河北华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触控产品远销美国、韩国、荷兰、印度、塞尔维亚等国家,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赞扬;


  英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知名企业——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得到全球顶级工业机器人生产商的认可,英莱科技公司因此成为首家进入库卡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中国公司;


  ……


  我市还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打造支撑开放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以曹妃甸自贸片区为例,自2019年挂牌以来,累计形成自主创新成果231项,推动中日韩循环示范基地、东北亚国际生态产业园等平台设立,吸引翰诚机械(中韩)、中石纳米科技(中韩)等多家东北亚企业落户。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原标题:励精图治丨建强“大港口” 推进大开放——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