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学习教育
查摆整改动真碰硬 实干担当务求实效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衡水市各地各部门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贯穿始终,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与问需于民的务实行动中,查摆整改动真碰硬,实干担当务求实效,全力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把学习教育与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以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梳理现有制度,通过“废、改、立”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利用上一年度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数据,围绕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分析研究,深挖影响支出结构的主要原因,研究压减支出的措施、途径。公务用车坚持“非必要不更新”,通过硬性指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普及,今年全市党政机关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4%,居全省前列。
团市委坚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问卷调查、走访调研,与不同领域青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谋划开展了青少年权益维护项目“1234 心星计划”、服务青年就业创业“4S”工作模式、京津冀学校共青团工作交流会议、“优化营商环境 青年先锋岗在行动”、“金团携手银企共赢”服务对接会等一系列品牌工作,解决青年反映的突出问题,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实现了青年认可度的突破。
桃城区科技局把抓好学习教育与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有效衔接,突出以学促干,着力育主体、筑平台、促转化、聚人才、优环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行动,今年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主动对接科技项目,强化科技资金支持,目前全区争取省、市级资金超150万元。以“科技+孵化器+人才”孵化模式,吸引带项目技术、带研发团队专家和海外博士等高端人才到桃城区创业,目前新引进高端人才6人。在重点领域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工程,打造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亿元。
聚焦主题,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
市残联把学习教育与推动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培训、就业、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等,今年以来已帮扶1.15万余人次。根据残疾人文化程度、自身需求与当地优势产业、就业形势相结合,免费为1300余名残疾人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效缓解残疾人就业选择单一、培训与就业衔接不畅等问题,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路径。
景县数政局以专题学习、案例剖析、自查整改为抓手,深化作风建设成效。结合政务服务实际,在精简流程、优化服务上精准发力,推动“互联网+政务”落地见效。针对新提拔干部和年轻干部实施分层培训,强化纪律意识,聚焦关键岗位排查风险,“学查改”一体推进。目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同比提高30%。
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各地各部门党员干部积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
武邑县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四下基层”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乡村田间、农业企业基层一线,开展200余次“蹲点式”调研,精准掌握武邑红梨、芽苗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销售情况。召开座谈会20余次,邀请种植户、养殖户、农业企业人员等为农业农村工作建言献策。主动加强与县域内9个乡镇及水利局、气象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为全县农业发展凝聚工作合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农业保障。
桃城区何家庄乡坚持学用结合、以改促行,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创新搭建“何庄‘码’上办”平台,实现群众诉求“扫码即报、实时督办”,推动问题解决效率大幅提升。该乡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服务机制,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实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六不休息”延时预约服务,确保服务“不断档”。今年以来,累计为辖区群众办理社会保障、市场准入等业务事项1974件,好评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