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市安平县国盛社区,32岁的助老员张斯嘉如同春日暖阳,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与热情,温暖着社区里每一位老人的心。这份看似平凡的助老工作,在她的全身心投入下,不仅为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新活力,也让她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蜕变。
“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做助老员这份工作?”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斯嘉目光柔和,回忆起刚工作时的场景,“第一次推开独居老人家门时,屋子里的寂静让我揪心。那一刻我就想,我一定要做点什么,让这些孤独的角落重新亮起光。”这份源自内心的使命感,成为她坚守助老岗位的动力源泉。
说起日常工作,张斯嘉如数家珍。定期入户探访是她雷打不动的工作内容。“这些老人就像我的亲人,我得常去看看。”她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电子备忘录,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位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王大爷,我又来看您啦!”每次走进73岁独居老人王大爷的家门,张斯嘉都会提高音量、放慢语速,用最温暖的笑容打招呼。王大爷虽然语言表达有障碍,但看到熟悉的张斯嘉,立刻露出欣喜的笑容,从果盘里拿起苹果请她吃。她深知与智力障碍老人沟通的技巧,保持耐心,用简单的语言,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她特意放慢语速,配合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让王大爷能充分理解。看着老人满足的笑容,张斯嘉觉得,这正是助老工作最珍贵的意义所在。
除了情感陪伴,她还是老人家中的“安全卫士”,每次都会仔细检查电线是否老化、燃气阀门是否关好、浴室防滑垫是否到位。“有些安全隐患,老人自己察觉不到,但我们必须上心。”张斯嘉认真地说。她的手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就是“专属代购热线”,米面油、蔬菜水果,她总是记好清单,跑遍大街小巷采购,再扛着沉重的物资爬上没有电梯的老楼房。
谈及如何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张斯嘉眼中满是神采,“物质保障重要,精神关怀也不能少。”在国盛社区活动中心,每周一、三、五上午总是格外热闹。西侧活动室里,十余位老人正精神抖擞地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手中挥舞的小国旗映红了一张张笑脸;东侧活动室内,铿锵的锣鼓声伴着字正腔圆的唱腔,“国盛京剧社”的老票友们正在排练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虽然两个活动同时进行,但张斯嘉总能照顾周全。在红歌会,她细心提醒老人们注意休息,及时递上温水;在戏曲社,她帮着老人们调试二胡、唢呐等乐器。“社区去年专门拨款购置了锣鼓、铙钹等戏曲伴奏乐器,现在我们的戏曲社已经有模有样了。”张斯嘉自豪地说。
“策划这些活动很辛苦,但我很快乐。”张斯嘉笑着说:“每次看到老人们在活动中笑得像孩子一样,我就觉得所有的策划、奔波都有了意义。他们教会我,幸福其实很简单,不过是有人倾听、有人陪伴、有人守护。”每逢节日,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春节组织写春联、包饺子,重阳节策划“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看着老人们在镜头前绽放出久违的灿烂笑容,我心里特别满足。”张斯嘉说道。
在凝聚社会力量助老方面,张斯嘉也有自己的办法。她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招募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特长和老人需求精准匹配。“大学生教老人用智能手机,退休医生提供健康咨询,大家各展所长,能给老人更多帮助。”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经常入户陪伴老人,陪他们下棋、散步、聊天解闷。
张斯嘉的付出,老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社区里的王奶奶逢人便夸:“小张比亲孙女还贴心呢!”而张斯嘉感慨道:“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感谢,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份工作不仅让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更让我懂得了奉献的快乐。”在国盛社区,张斯嘉用爱与责任编织出一张温暖的助老网,为老人们托起幸福的晚年生活,也诠释了新时代助老员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