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马思稳,通讯员刘雯雅)春日的承德,山峦叠翠,林海浩瀚。在御道口林场,林场职工正沿着新修建的防火应急道路进行日常巡护,远处郁郁葱葱的林木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山林间,技术员们手持仪器,仔细监测着树木生长情况,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跃于眼前。这里正是承德国有林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林业资源大市,承德国有林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全市国有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470多万亩,占比13%左右,且林分质量最好的林子在林场,风景最好的景区在林场,学历最高的专业人才在林场,经验最丰富的产业工人也在林场。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直接关系到承德林草事业的兴衰。


在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上,承德国有林场持续发力,科学绿化和资源管护取得新进展。


2024年,全市国有林场完成造林绿化7.41万亩、森林抚育10.48万亩,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设任务10.6万亩;新建防火应急道路918.845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保持在3‰以下;防治有害生物22.77万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从绿意盎然的林场到创新发展的模式,我市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试点林场工作开局良好。


承德10家林场列入国家级试点国有林场,各试点林场分别以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防沙治沙、种苗基地试点建设为重点,鼓励探索新时代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各林场已编制完成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省、市专家评审,为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带动全市国有林场“再建功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根基。在对全市管护用房建设需求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完成《承德市2025年管护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项目入库工作,待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后启动建设。两个中央财政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补助项目(隆化孙家营林场林苗一体经营项目、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黄花岭林场新建暖棚产业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年度考核评估验收。


从扎实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到蓬勃兴起的林下经济,承德向林下要效益,林下经济发展迈开新步伐。


承德专程赴赤峰市学习林下经济种植养殖模式并印发《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专报》。各林场通过林地流转、申请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创新推广“林下+”模式,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承德县的4个国有林场、兴隆寿王坟林场、平泉黄土梁子林场、御道口林场、丰宁平顶山林场和草原林场累计种植猪苓、山樱桃、黄芩、苍术等中药材7695亩;兴隆县前苇塘林场新发展“林下+酸枣”370亩;隆化县南阳林场新发展“林下+沙棘”454亩,有力推动了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


携手合作,协同推进集体林改成效明显。


去年,全市国有林场利用场区周边分散的集体林地资源,通过“国有带民营”方式,盘活了集体林地资源42.67万亩,约占现有国有林地面积的10%,推动实现集体林质量和固碳能力“双提升”,也为村集体和林农拓宽收入渠道。特别是围场国有滦河林场创新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机制,推出3种模式。其中,委托经营2.67万亩、组建集体林场合作经营11万亩、家庭林场合作经营1.2万亩;丰宁林管处探索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国有林场+”模式,与县内多个村达成30年的合作经营协议,申报合作经营面积3.3万亩。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承德国有林场注重素质能力提升。


“全市共有100多名林场骨干参加了学习。”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承德围绕新形势下对国有林场场长素质能力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力提升国有林场场长的科学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依法履职能力,组织开展了国有林场场长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为10家国家级试点林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承德国有林场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中步履坚定。这里,每一片森林都承载着生态建设的使命,每一次改革创新都迸发着发展的活力。在提升林场职工素质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集体林改新路径,不断激活林业发展潜力。如今的承德,国有林场正以昂扬之姿,持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让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承德力量。

来源:和合承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