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放大绿色电力与算力枢纽的叠加优势,以“算力+”为抓手,探索“绿色算力驱动、全链协同升级、跨域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聚焦算力供需适配、算力交易运行和算力资源调度等重点服务链条,打造“政产学研金用”多主体深度融合的算力联合体,创新算力产业链群育成模式


■丰富和创新绿色算力应用场景,充分释放绿色算力潜能,推动绿色算力应用范围从通用领域拓展至行业垂直领域,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引擎,绿电是血脉。绿色电力和算力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正逐步向融合共生发展。我省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绿电和算力协同优势,加快布局发展绿色算力,从而带动数字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


依托绿电和算力协同优势壮大数字经济具有深远意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不断攀升,并带来了大量能耗和碳排放。在此背景下,推动绿电和算力协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


绿电和算力协同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绿电与算力融合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率、低能耗的计算支持,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发挥绿电与算力协同优势,可大幅降低算力成本和环境压力,以算力绿色化升级降低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成本;能够提供丰富的智能应用场景和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赋能数字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升级,形成环环相扣的发展链条,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电和算力协同能有效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算力呈现低碳、低价、环保、高效等特点,对于助力数字产业升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绿色算力能够贯通算力供需链条,精准匹配算力资源和需求场景,带动算力经济发展;有助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算力设备、算力载体、算能协同、算用协同等领域的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双赢局面。


绿电和算力协同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绿色算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需要,更是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探索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化发展机制,比如通过推动绿色算力认证体系与碳交易市场联动,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发展绿色算力还有利于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比如以“东数西算”工程为抓手,强化能源、工信、环保等部门协同,构建算力网络跨区域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等利益分配机制。同时,绿色算力标准的先行探索,绿色算力模式的成功推广,有助于在全球规则和标准制定上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完善绿色算力顶层设计,健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


河北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区位优势、绿色能源资源及政策创新,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首位,绿电占比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面向未来,应持续放大绿色电力与算力枢纽的叠加优势,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为契机,以“算力+”为抓手,积极探索“绿色算力驱动、全链协同升级、跨域融合发展”新路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强化规划设计。以建成面向全国的绿色算力保障基地为目标,综合考虑当前算力发展和绿色能源供给的现实情况,编制绿色算力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包括用能、生产调度、落地应用等在内的绿色算力全流程一体化规划设计,找准把绿色算力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细分方向和有效路径。


加强跨部门联动、机制创新和政策统筹。围绕绿色算力全产业链协同升级和跨区域融合发展制定多部门联动方案,梳理、优化现有支持政策引导数字企业优先使用绿色算力。建立健全绿色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算力输出地与输入地的长效利益共享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算力的新型融资产品,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算力监管和评价体系。


锚定绿色算力链群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从强基到强链的转变


算力产业链,既包括硬件设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和领域,还包括赋能其他行业而衍生的“算力+”产业。在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背景下,我省绿色算力发展的侧重点,要从聚焦数据中心及其运行系统,转向绿色算力生产、用能、管理、应用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打造绿色算力产业集群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辟绿色算力产业新赛道,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中下游的大模型、云服务、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算力服务产业,在钢铁、石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行业,开展“大模型+制造”试点,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绿色算力产业体系。


打造一批绿色算力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群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怀来大数据产业园等区域载体承接能力和水平,精心打造供需对接平台,积极组织各地大数据中心与京津开展算力供需对接活动,吸引更多数字企业、资本和人才集聚园区,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培育绿色算力产业链群发展生态。聚焦算力供需适配、算力交易运行和算力资源调度等重点服务链条,打造“政产学研金用”多主体深度融合的算力联合体,创新算力产业链群育成模式,加快构建基于平台化运营与产业链联动的算力产业服务生态体系。


推动绿色算力技术创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从关键技术、平台载体、人才培育、标准规范等四个方面加快推动绿色算力技术创新。


突破绿色算力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算力研发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算力技术融合创新,加快高能效芯片、液冷与节能、智能调度、算法优化、绿色存算一体等技术的研发,全面推广服务器虚拟化、制冷系统智控节能、智能监控与调度等技术和解决方案,建立一批零碳数据中心,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抓好技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全链条技术攻关,争取建设国家级绿色算力技术中试基地,提供从芯片到整机的全流程验证环境。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打造“超算+智算+边缘计算”融合创新中心。搭建绿色算力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低碳算力调度、碳足迹监测等功能,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


健全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依托政策引导与产教融合培育绿色算力复合型人才,设立绿色算力专项人才计划,鼓励高校开设绿色算力交叉学科,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同开设相关技术课程,培养高水平实战型技术人才。


加快推进绿色算力及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建设。聚焦算力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及运行等关键领域,制定完善算力网络标识体系、算力应用分级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着力促进与国际标准衔接,以高质量标准建设引领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创新绿色算力应用场景,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丰富和创新绿色算力应用场景,充分释放绿色算力潜能,推动绿色算力应用范围从通用领域拓展至行业垂直领域,加快推出面向重点领域的应用试点示范,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主动对接京津市场需求开展场景创新。聚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算力需求,鼓励企业围绕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开展场景创新,打造一批绿色算力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推动绿色算力与政务、文旅、交通、教育、医疗、城管、环保、安全应急、招商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场景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建立绿色算力场景创新推进机制。遴选专业促进机构,成立省市两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发布应用示范清单、需求倒逼清单、标杆案例清单,推进场景创新应用。建立对接招商促进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促进场景供需对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作者陈璐 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依托绿电和算力协同优势发展壮大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