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市外宣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春耕春灌、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等主题,在央媒、省媒刊(播)发相关重点报道80余条。


追着春光赶农时。新华社发布文字+视频通稿《河北衡水:气象精细服务 护航春耕生产》,报道今年春管以来,衡水市气象部门运用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技术,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地温、气温等动态监测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参考。《光明日报》刊发《“让每滴水创造更多价值”——看农田灌溉新图景》,《农民日报》刊发《科技赋能农田灌溉》,均提及在我市赵圈镇,石津灌区北圈灌溉站站长田国华通过“测墒平台”监测田间墒情。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河北深州:老渠新用 春灌用上“放心水”》,介绍深州市积极协调石津灌区,联合沿途乡镇,努力使辰时分干成功恢复灌溉功能,切实解决当地的农田灌溉难题;《河北阜城:智能喷灌效率高 科技助农春灌忙》报道阜城县的农户们充分利用各类智能化灌溉设备,抢抓农时,给农田灌溉。河北卫视《冀时全播报》播出《衡水故城:精准调度 科学灌溉 小麦“喝”上运河水》,介绍故城县通过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精准调度科学灌溉,让全县近50万亩小麦喝上运河水。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布文字通稿《河北衡水:用“好房子”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介绍衡水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作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引进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项目,提高装配式建筑水平。中新社发布视频通稿《“中国丝网之都”安平:小丝网何以“卖全球”?》报道安平县作为国内重要的丝网生产基地和丝网产品集散地有着“中国丝网之都”之称,是河北首个千亿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河北日报》刊发《衡水的“水龙头”是如何拧紧的》,介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节水协调机制,率先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努力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价值。


此外,《河北景县:政务AI“小景”上线 开启智慧政务新模式》《衡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落地》《衡水强化要素保障激活企业发展潜能》等报道分别在中新网、《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布,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