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11时,位于衡水市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的幸福食堂逐渐热闹起来,老年人、上班族、小学生陆续前去就餐。食堂里香气四溢,餐食已摆放整齐,汆丸子、孜然杏鲍菇、尖椒茄子等10多种菜品荤素搭配,米饭、包子、馒头等主食物美价廉,顾客端着餐盘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饭菜。
一份红烧肉、一份家常豆腐、一份番茄炒蛋,外加一个馒头,总共10元。坐在餐桌前,85岁的市民张先生对当天的午餐很是满意。他是幸福食堂的常客,几乎每天中午从位于前进大街的家里坐公交车来这里吃饭。“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做起来还麻烦,这里饭菜种类多,也不贵,想吃什么随便选,挺舒心。”老人赞不绝口。
幸福食堂是在桃城区民政局和中华大街街道的支持下成立的社区食堂,原本是为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后来因其“性价比高、安全便捷、口味不错”,不仅吸引了老年人,一些上班的年轻人、社区居民也前来就餐。目前,这里每天的就餐人数已从2023年7月成立之初的几十个人,增加到近200人。
“我们优先保障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用餐。”食堂负责人宋亚翠说,他们针对老年人的保健需求和饮食习惯,烹制清淡、易消化的菜品,并安排专人为辖区内的高龄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送餐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吃上热乎饭。在此基础上,食堂积极打造老少共享新模式,面向全体居民推出平价套餐,减轻了很多上班族的家务负担。
11时20分,在附近上班的魏女士花费12.5元,购买了一份“一荤两素”的套餐和两个包子、一碗汤,与上小学的儿子边吃边聊。“来不及做饭或不想做的时候,就到社区食堂,吃一顿也花不了多少钱,还省心。”她说,社区食堂很受附近上班族的欢迎,因为点外卖需要等待,而社区食堂就在身边,方便又实惠。
目前,幸福食堂进行早餐和午餐供应。为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幸福味道,食堂正与中华大街街道沟通协调,计划向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就餐的老年人持券可享受优惠。
“社区食堂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家庭厨房,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在便民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华大街街道宣传委员刘师伟说,目前该街道已建成运营社区食堂3个,服务对象从老龄逐渐迈向全龄,服务范围覆盖数万居民。今年,中华大街街道将积极推进“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辖区更多居民享受到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