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政策导向、发展方向,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质,谋划推进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市区燃气管网防灾应急能力提升等一大批城管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重点项目快马加鞭
三月的市区怡水园,春光无限。在市区怡水园公园海绵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小型挖掘机轰鸣作业,破土、挖槽、平整地面,一旁的施工工人正在忙着铺设透水砖块,清理路面杂石……
今年以来,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市城管局快马加鞭,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程任务,同时,谋划了新一批海绵骨干项目,着力打造以丰收渠提升改造、主干街道绿化带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科普公园等为核心的海绵示范片区,力争加快形成“精品项目—示范片区—全域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格局。目前,包括怡水公园、孔颖达公园、宝云公园在内的五处海绵型公园(广场)改造,陆续进场施工。
城市生命线是指城市的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与城市功能和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把城市管网作为城市体检重点,开展风险评估,编制风险清单,建设生命线检测平台,利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包含燃气、道桥、供水、排水等内容的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平台,将城乡燃气、城市道桥排水、城市供水污水污泥等基础信息录入系统,推动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加装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对燃气泄漏、桥梁倾覆、内涝积水、管网漏损的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此外,为提升市区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今年,我市还启动了中华大街、育才大街、新桥北街泵站改造、连通管网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涝能力。
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 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滏阳河市区段干马桥至大庆路桥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是2025年20项重要民生实事之一。3月5日,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轰鸣作业,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框架焊接、场地平整等作业。
滏阳河市区段干马桥至大庆路桥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全长约 5.6 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河岸海绵化治理、排水口整治、路面改造、绿化提升,以及驿站、照明等配套便民设施建设,待工程建成后,可有力提升沿河城区雨水收集利用水平,增强城市的弹性和韧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更新。今年开春以来,施工方抢抓春季施工的黄金期,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雨水公园、海绵科普园、驿站等节点工程正加速推进,河岸清表工作已基本完成,亲水步道绿树种植工作有序推进。
为提高燃气常态化监测预警和非常态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将提升市区燃气管网防灾应急能力列为2025年重要民生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为市区约19万天然气居民用户免费加装物联网燃气报警器及安全切断装置;2017处天然气管网节点加装燃气泄漏预警装置,安装2884台智能地钉探器。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协调施工方开展此项工作。近日,在市区丽景华苑小区,安装人员挨家挨户走进居民家中,按照环境检查、压力检测等作业流程,为其加装物联网燃气报警器。河北二建衡水燃气项目报警器安装施工组组长王胜介绍,现阶段正在进行户内报警器的安装,是为市区约19万户居民加装燃气报警器及安全切断装置,实现报警信息实时推送,并联动切断装置,有效遏制燃气事故的发生,提高燃气用户防灾能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2017处燃气泄漏预警装置、2884台智能地钉探器、15000户物联网燃气报警器及安全切断装置的安装工作。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基础建设多点谋划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市城管部门积极谋划了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率以及在市区公共区域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加快谋划,全力推进。
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项目,任务包括加快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施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增加洗手、照明、除臭、消毒、在线监控等设备。“力争2025年底,市区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作用,还将增加智能回收箱投放量,扩大市区小区覆盖面,充分发挥该项目在资源回收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此外,为巩固“无废小区”创建成果,我市将加快推进对“无废小区”实行动态化管理,持续稳固“无废小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推进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利用基层党员、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区宣讲等形式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参与垃圾分类。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外出找不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成为许多市民遇到的难题。今年,为缓解市民外出“充电难”问题,我市谋划了“市区公共区域谋划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今年,将在市区学校、大型商场、医院等公共区域,打造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及相关配套设施11套,充电接口约1000个,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电动自行车雨棚。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此外,今年我市在全面提升再生水利用率方面,将以申报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为契机,全力打造环城再生水利用管网。我市城管部门将加快推动沿胡堂排干渠新建再生水利用管道至赵圈镇项目进程,持续为市区各河渠提供生态补水,有效提升水体动力和自净化能力,持续巩固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