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竞争赢得流量竞争

——饶阳县文旅发展“热”背后的“细”思量

本报记者 赵栋

    北京游客常顺总是难忘去年“五一”假期期间,在饶阳县体验的花朝节旅游活动。“从这次国潮文化盛宴中,感受到了传统之美。”常顺说。

  活动现场,“十二花神”身穿汉服迎花而舞,非遗打铁花、大唐不倒翁、民族舞蹈等演艺活动精彩纷呈,如梦如幻的精美陈设、翩然若仙的花神表演,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这场集春日花会、花朝主题文创、舌尖美食及演艺节目于一体,融入国潮美学和创意新趣的文旅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流光溢彩的视觉享受,拓展了饶阳县文旅体验新场景。

  文旅产品和服务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成为千家万户的“必需品”,同时需求呈现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等特征。面对需求端已经发生的长远而深刻的变化,供给端如何有效发力,让文旅本身的价值持续赢得口碑和效益的双丰收?饶阳县,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用好平台混搭场景IP

  过年期间,饶阳县组织开展了“2025年饶阳县饶邑古城新春中国年”活动,让游客畅享丰盛文化大餐、体味浓浓传统年味。

  打铁花、非遗火壶、电子烟花瀑布、苗寨女儿舞、非遗盒子灯等民俗表演陆续展示,网红荡秋千、旋转木马、小型过山车等娱乐活动精彩纷呈,加上夜间观光、特色餐饮、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元的文旅业态和场景……让饶邑古城充满生机。

  “每次来饶邑古城,都有新的体验。现场观看的打铁花、火壶表演,真的感觉很震撼,越来越喜欢这里了。”石家庄游客胡伟崇说,“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饶邑古城是饶阳县重点打造的文化地标,汇聚了丰富的民俗、娱乐、演艺、餐饮等资源。“在拓展惠民载体,激活文旅体验的同时,还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饶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说,“利用好文旅平台,是重要的抓手。”

  从去年4月开始的“饶阳之夜”活动,让饶邑古城在长时间内,保持日均人流量3万人次以上的水平,成为这个20余万人口小县多年未有的盛况。

  何以如此持续火爆?

  演唱会、艺术展、非遗体验,也成为古城的“流量密码”。在非遗漆扇摊位前,游客们在摊主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尝试制作漆扇。随着音乐声响起,“百姓大舞台”在观众欢呼声中拉开序幕……

  “我们组织的活动紧紧贴近游客需求,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快乐。”“饶阳之夜”策划方负责人林长青表示,他们常态化征集游客期待体验的活动项目,每周主题不同,常变常新,只有让游客真正满意了,才能让文旅活动持续散发魅力。

  以研学拓展文旅体验新品牌

  近日,滨湖新区志臻中学的学生们来饶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群升文化艺术展览馆进行“访诗词之源 传礼乐文化”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研学活动现场,师生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展厅,认识了《诗经》中的物品,穿着汉服身临其境感受《诗经》之美,通过体验传统投壶游戏、诗经印章、非遗拓印技艺等学习传统文化。

  “我们以各文化场馆为依托,不断丰富研学产品和课程,培训研学导师,培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吸引了各地研学旅游团体前来参与。”饶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耿华东说。

  那边在体验传统文化,这边则在享受劳动之美。饶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以“劳动创造美 实践促成长”为主题的劳动研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蔬菜种植园,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

  “原来这就是熊蜂啊!”“你们快看,这些蔬菜只要‘喝水’就能生长,不用‘吃饭’。”……在智能温室大棚里,学生们学习了西红柿种植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水肥灌溉一体化、熊蜂授粉等技术,学会了修枝,还有学生现场写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生机盎然的景象。

  学生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县蔬菜数据大平台了解了全县蔬菜种植种类、分布、仓储、产销等产业发展现状。“同学们,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能了解咱们饶阳的蔬菜是如何从田间地头,送到北京、天津居民们餐桌上的。”研学老师边指着电子屏边介绍说,“北京、天津的人们都在吃咱饶阳的蔬菜,你们自豪吗?”

  “自豪!”学生们异口同声。

  “经历是最好的成长。这次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收获,为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深化了他们对劳动的理解。”饶阳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赵琳华说。

  饶阳县围绕革命历史、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等特色内容开展研学路线的实地勘察和设计规划,积极打造精品研学旅行路线,实现“寓教于游”“寓学于游”,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充分获得参与感和体验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农旅共生激活振兴动能

  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4年度河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名单中,饶阳县东里满镇南韩村村民刘经泽入选。

  刘经泽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事内画艺术创作和研究30余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租用村里十余亩废弃坑塘,构思建起刘晖民俗文化产业园。

  近几年,民俗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量达1万余人次。“校企合作为民俗园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衡水学院将这里确定为‘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各地艺术家经常来参观交流、切磋技艺。”刘经泽说。他还建起刘晖内画艺术院,培养内画人才,并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目前,累计吸纳就业人员300多人,年创收达520多万元。

  刘晖民俗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是饶阳县农旅共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饶阳县深入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出台《饶阳县中远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深入乡村投资兴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民族乐器、内画工艺品、骨雕等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饶阳县积极创建全季全域旅游示范区,立足资源优势,延伸农村产业链。做活“农业+采摘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线,打造了“千亩油菜花海”“千米紫藤长廊”“品质七星渔屋”“彩绘拱形长廊”等休闲景点,发展农家乐和生态采摘园23家,带动群众就业8000余人。目前,饶阳县已形成了旅游、民宿、餐饮、养生等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全域旅游矩阵,带动文旅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健康发展。目前,全县20余处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辐射带动2.3万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