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俗称拂子、蝇甩,是将马尾、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或用作道家法器,是一种凝聚民间智慧的精美艺术品。


1月20日,记者来到安平县安平镇河漕村,探访一位拂尘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今年54岁的高占等,至今已经做了32年的拂尘。他制作的拂尘编法美观、结实耐用,且每一个拂尘都非常蓬松、圆润,展现着独到与匠心。



走进高占等的家里,一排挂在墙上的拂尘映入眼帘,“我制作的拂尘有白色、黑色和棕色的,选用的是长60厘米以上的天然马尾毛。这样做出的拂尘光泽度好、韧性强,也更加细腻。”高占等随手拿起一把拂尘介绍道,“拂尘制作技艺复杂、步骤繁琐,可分为制作手柄、做莲花碗、编结拂尘和梳理整形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功夫活。”


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拂尘的手柄可选择不同的材质。像是乌木、桃木、红木等木材,或者是岫玉、牛骨等特殊材质,通过简单或复杂的加工,做出来的手柄颜色、样式、形状各不相同。


拂尘制作最难也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的编织工艺。高占等选用黑色的聚丙烯纤维制作莲花碗,编成7层莲花样式的罩子,再将其绑到手柄上,以便罩住毛束。



“以2两拂尘为例,毛束共编制3层,每层又分为13束,每一层都‘紧密相连’。”高占等说道,“把拂尘倒过来能看到里面有很多层,这些层数决定了拂尘是否美观。毛束重量越大,层数也会越多,拂尘也会更蓬松、更圆润。”


只见他手法娴熟,将马尾毛一绕一缠,牢牢固定在手柄上,仅需十几分钟就能编好一层。这样制作出的拂尘,不仅编法美观,而且十分结实,使用数十年也不会脱落。编好后,用特制的八齿梳把马尾毛一根一根地梳顺,让拂尘看起来更加灵动。



“我的父亲就是以制作拂尘为生的。我从小耳濡目染,对拂尘的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便手把手教给我制作技艺。”高占等回忆道,“制作拂尘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细心,而且要精益求精,中间不能有失误,一旦失误就要推倒重来,之前的努力也会白费。”


一把拂尘从制作到完成要一两个小时,根据制作工序的复杂程度、选材用料不同,身价也从百元到千元不等。“我的客户群体一般以老客户为主,同时也会在网上销售,算下来,一年能卖出3、4千把呢!”高占等说。


多年来,高占等四处学习,对各地的拂尘作品进行考察、研究、探讨,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融入更多文化工艺元素,创编出了许多新的花色、式样的拂尘。


对于高占等来说,做拂尘不仅仅是一份补贴家用的活计,更是一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今年的春节‘非遗味’一定很浓!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当好新时代‘守艺人’,守住初心、涵养‘匠心’,让更多人爱上这门老手艺,并将其代代传承下去!”高占等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