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严格检测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作业人员的生命体征……”近日,在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李宁创新工作室内,一场关于如何全方位监护带电作业人员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工作室成员在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头脑风暴。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一套成熟监护方案应运而生。这是今年以来河北衡水供电公司职工利用李宁创新工作室解决的第13项工作难题。
奖杯、奖牌、专利证书,走进李宁创新工作室,满满一墙的荣誉,见证了他们曾经的光荣与辉煌。“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创新也要与时俱进。”李宁告诉记者,2016年4月,由他作为带头人的“李宁创新工作室”成立,由在技术、科研、理论方面有专长、经验丰富且有创新能力的职工组成。
“过去是一个人鼓捣,班组里大部分人旁观。现在是一群人在鼓捣,年轻人理论基础好,思维活跃,创新的步子会迈得更快,成功率也更高!”李宁认为,不管是什么学历,什么职称,只要来到这里,迈出的第一步就可能是创新。
在工作室发展的过程中,李宁梳理出了一套规范高效的工作方法。即发现问题、头脑风暴、制订计划、交流拓展、实验制作、评估检测、推广应用的创新七步流程。
2018年7月,工作室成员赵建辉开始研究缩短单丝修补导线作业时间的问题,一连15天泡在工作室。李宁在详细了解这个课题的情况后,让赵建辉尝试按创新七步流程来找找思路。赵建辉随即召集工作室其他成员,发动大家群策群力。经过工作室成员的讨论,好几种解决方案出炉,赵建辉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办法。
“一旦创新工作遇到堵点,利用‘创新七步流程’能帮我们找到突破的方向。”赵建辉说。这些年来,工作室应用该流程在无人机智能巡检、高压电力电缆新技术应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新技术应用、作业工器具的智能化改造等方面不断创新并产出成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宁工作室还注重培养青年技术人员,结合衡水供电公司“师带徒”工作方案,发挥劳模工匠的带动作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助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7人、高级技师7人、技师10人。工作室成员中,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中电联工匠,4人获评河北省技术能手,2人获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获评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1人获评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2人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