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出来的大国工匠
——记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贴高技能人才齐恭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始终奋战在野外一线,荣获第16届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国土资源系统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大工匠、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地矿局地质之光十大地质楷模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53岁的齐恭是我市首位由地方推荐被表彰为“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是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现任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衡水)水文水井钻探工高级技师。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和对地质事业的专注热爱。
齐恭自幼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省地矿局技工学校岩心钻探专业学习。1992年,他毕业回到衡水,入职水文三队,成为一名光荣的钻探工人。秉承“择一事,钻一生”的初心,他一边研读钻探专业书籍,一边在实践中刻苦钻研钻探技术。很快,便从刚入行的“新手小白”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钻探的各种施工方法、井内钻具的加工制作和改进提升,尤其是令大多数行内人头疼的钻孔事故处理、钻具打捞,还有钻探新工艺的研发等,他都能做到得心应手。30余年来,他奋斗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有重大任务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每有施工技术难题时,他总是深钻细研。齐恭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才能适应不同任务的需要。他在工作中注重思考研究、革新方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齐恭研发的“地下水监测井口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全国地下水监测孔上。他带队实施的浅层地热能回灌试验项目、地面沉降及地应力监测孔项目等,为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地面沉降监测、政府节能减排等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他带队完成衡水、唐山、山东、天津等地的一孔多层监测井项目,累计节约资金120多万元,为推广一孔多层监测井提供了示范;完成全国各地近百个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钻探工作,改进第四系取芯钻具、钻头,使岩心综合采取率达到97%以上,卵砾石原状岩心采取率超过90%。他的团队采取出的昌黎地应力孔、曹妃甸甸头水文孔岩心被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填补了冀东地区地质资料的空白。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钻探方面取得25项国家专利,获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科技部颠覆性创新技术优秀奖、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两项、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团队赛三等奖、河北省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北地矿局科技成果特等奖一次(集体),解决钻探难题近30项,节约资金600多万元。
2017年,国家启动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工作。齐恭坚守在雄安新区一线,先后负责8眼地热地质勘查孔的施工。核心区大王镇D16地热勘查孔为雄安首批地热勘查孔之一,施工要求极高,地层变化大,取芯钻进中遭遇硬脆碎地层。针对这一难题,他把地质取芯钻具的特点结合到地热大口径钻进,并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了地热取芯钻具,加工了双管单动钻具和不同规格的钻头,大大提高了岩心采取率及生产效率。最终D16地热勘查孔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被评定为优秀。
为防止抽水试验时潜水泵电缆损坏,齐恭还发明了机井井管专利,创新实施了多种钻探施工工法,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精细评价以及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科学支撑。随后,齐恭带领团队在“华北地区第一地热井”D35地热勘查孔中再创辉煌,仅用110天就完成钻探成井深度3853米、钻孔孔底温度116度、地热水流量每小时170立方米,该井可单独为50万平方米建筑物供暖。
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齐恭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把自己的技术留在单位,培养更多的钻探人才?为此,他积极开展“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钻探技能知识、实战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并且对他们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他根据地质队野外工作特殊性,建立分机台学习机制,充分利用“齐恭钻探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开展“师带徒”活动。他培养的30余名技术骨干荣获国家专利7项,多人次获得不同荣誉、奖项。为推动2024年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有序开展,他组织培训万余人次,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齐恭在工作中是个“急先锋”,生活中是个“热心肠”。他跳入冰窟施救两名落水儿童,不顾汽车爆炸危险勇救被困驾驶员,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活动……类似这样的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事情数不胜数。
“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齐恭说,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如钻头一般,一直转、一直钻,为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