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桃城区中华大街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构建不同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吸纳社会各方力量,汇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战斗堡垒。选优配强街道中层骨干和社区“两委”班子,实施“青蓝计划”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行动,通过“老带新”“领着练”等方式,帮助年轻社区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快速提升工作水平。以“双报到”活动为切口,与辖区单位、企业等各领域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目前共有107个单位党组织、6198名市、区在职党员走进中华大街街道、社区,累计联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完成群众“微心愿”900余件。
创新设立社区基金,有效整合公益资源。成立“中华街道社区发展公益基金”,利用“善资源”撬动“大治理”。依托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阵地,广泛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居民网格员等募捐力量,截止目前已累计募集善款13万余元。积极引入“公益大篷车”项目,在辖区21个社区全域启动并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4次,有效营造了多方参与、多元包容的社区睦邻友好氛围。
持续改进物业管理,切实解决急难愁盼。成立“红色物业”党支部13个,为小区居民量身定制“菜单式”服务,有效提升服务的深度、精度和温度。指导符合条件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鼓励党员在筹备、选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将物业服务企业人才骨干纳入街道、社区整体学习培训计划,累计举办专题培训20余场,切实提升服务居民一线人员能力水平。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全面激活发展活力。依托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设“益启爱”社区学校,招募30余名专业老师及14支志愿队伍加入,累计开展课程300余节,各类特色活动200余场次、覆盖居民近1万余人。成功培育“智腾星火社工”“老玩彤志愿服务队”“繁花艺术团”等特色队伍,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模式,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满足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