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涵近照  宋纪星  摄


今年夏天的蝉鸣比任何一年都聒噪,教室外枝桠疯长,总也挡不住烈阳。我已毕业,但却总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在母校衡水市十三中经历的点点滴滴。

  

三年前未褪去稚嫩的我,拎着大包小包,满怀壮志进入十三中的大门。中考的失利让我颓唐不堪,是十三中的接纳让我重塑信心。

  

回首三年,那烙刻在我心里的,哪里只是浩如烟海的知识?我记得傍晚蝉鸣和啁啾鸟儿奏响的交响乐,记得教学楼旁橙色的晚霞,伴着仲夏的晚风,是夏天的味道。十三中的晚霞是我没见过的美,当我第一次注视如此清澈的霞光,真的忍不住发出赞叹。我记得路边开的月季花,雨后挂着晶莹的玉露,在日光照射下反射出五彩的光芒。我记得迷雾中的教学楼,层层教室里透出的日光灯在雾里若隐若现,是丁达尔效应的魅力。那一刻,不只光有了形状,我们的努力在这一刻也被具象化。

  

回首三年,忘不了的是老师们的陪伴和教导。数学作为我的弱势学科,我对其经常退避三舍,这也就导致我看见它就不想思考,失误频发。刚上高三的那次模考,我记得很清楚,数学只考了30分。但是班主任郜老师并没有放弃我,每次考试结束都会找我的错误原因,给我分析二卷。到年后的某一次联考,我拿到了113分的好成绩。这是质的飞跃,是我努力的最好证明,也是对老师最好的答复。高考前两个月,全体老师在晚三为我们辅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的很多老师们,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也尚小,却为了我们奋战到深夜,只为我们能有一个无悔的青春。班主任们更不必说,早上当我们冲进教室,他们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进入梦乡后,他们才默默离开。

  

回首三年,仍记得同学们拼搏的身影。每一个泛着鱼肚白的清晨,都被激情昂扬的背书声叫醒,每一次挥笔写下的试题,都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垫脚石。我一次次被打败,又一次次站起来,因为不甘平庸,因为不能平庸,“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这是十三中的校训,十三中教会我,既然总有人当第一,为什么不能是我?

  

毕业前最后一天,我曾在脑海里预演了无数次——喜笑颜开终于不必焦虑。可真的当生物考试的收卷铃响起时,我能唯一感受到的,是仿佛有件事突然结束了的茫然——我的高三,我的高中生涯,就这么结束了吗?我抬头望向窗外,树叶还和三年前我进入校园时一样的绿,阳光还和进入学校时一样刺眼,但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我。当开完毕业班会时,眼泪无声地落下,曾经期盼了无数次的毕业,此刻却令我心如刀割。曾无数次想要逃离的地方,原来我早已深深爱上。

  坐上回家的车,我望着夜幕中的教学楼,我曾为之付出努力、汗水、泪水的地方,此刻,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夜色中,闭上眼,三年的画面走马灯一样显现在我的脑海里,最终定格在我课桌角上的一行字——

  

“窗外是风景,笔下有前程,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


作者:衡水十三中毕业生 王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