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青兰乡南江江前村,位于景县西南部。明代诤臣孙博,就出生在这方令人神往的热土。


孙博字约之,自幼聪慧过人。父母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孙家世代为农,尽管家无余财,还是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供儿子入塾读书。孙博不负父母所望,潜心苦读,希冀有一天金榜题名,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摘取那顶荣耀的桂冠。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孙博如愿以偿,高中进士,授给事中。给事中是皇帝近侍之臣,虽官品不高(从七品),但位居枢要,有监察弹劾百官、纠驳政令违失、“上封言事”之权,时称“天子耳目”,非德操清贞、居官廉洁者不得选授此职。


那是个宦官乱政、操弄国柄的黑暗时期。成化十三年,宦官汪直因侍奉万贵妃获宠,迁御马监太监,成为宪宗的心腹。当年设西厂,以汪直提领西厂事,专事刺探百官行踪,查访城乡秘事。最初,汪直也干过一些好事,比如,南京镇监军覃力朋进京进贡,由运河返回南京,动用一百艘官船装载私盐,沿途骚扰州县。行至山东德州界,受到武城县典史盘查。覃力朋气焰嚣张,不但拒不接受检查,而且武力抗法,射死一人,打断典史牙齿。汪直查办此案,将覃力朋抓捕治罪,宪宗大为赞赏,夸奖汪直有拿奸办案专长。经此一事,汪直更加有恃无恐。他与亲信合谋,创设酷刑,屡兴大狱,陷害异己,权势凶焰甚于东厂。


身为言官的孙博,不惧西厂权势,与朝中谏官上疏论汪直“盗弄国柄,擅作威福”之罪,接着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上疏请撤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宪宗只得下诏“从之”,罢毁西厂。在宪宗的庇护下,对汪直的处置草草了事,史称“罪而宥之,令归御马监”。但没过一月,项忠被夺职为民,商辂退休还乡,牵连罢免官员数十人,孙博明升暗降,调任山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随之,西厂恢复。对这桩公案,人们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人站出来说话。汪直虽未能加害孙博,但由此怀恨在心。


成化十六年春,鞑靼进犯北疆,大同告急。宪宗诏以抚宁侯朱宁为将军、汪直为监军。汪直引荐亲信、大同巡抚王越督师,又上奏宪宗,命大同按察司佥事孙博随征听用,以便战时寻机加害。孙博毫无惧色,欣然领命。令汪直想不到的是,孙博不但气宇凛然,文采出众,而且身健体壮,有一身好武艺。两军对垒,孙博意气纵横,挽两石硬弓,杀敌于百步之外,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冲突往来于万千敌中,不亚于久经战阵的宿将,汪直及一班亲信愕然束手,纵有加害之心而无加害之词。大同之战,两战两捷。战后叙功,朱宁晋爵为公,世袭罔替;王越封威宁伯,汪直增禄至300石。孙博战功卓著,因汪直作梗,未得任何嘉奖。孙博不屑论辩,淡然处之,不久告老还乡。


孙博乡居,应景州知州之邀,与一班故吏游览古郡遗迹风物,首选当然是“州城八景”。


孙博有感于故乡人文风物,两千年景州文脉,如御河之水,浩浩汤汤,尽揽怀中,八景之诗,次第成章:


书台晓月

乾坤老大一书台,仰止高山惜大才。

三策当年承汉诏,六经从此出秦灰。

天留古月陪清庙,地借春风管绿苔。

却笑公孙空饰诈,不知东阁为谁开。


古庙寒云

乡邦争仰汉條侯,一庙凌云寒气浮。

按辔行来文帝重,从天下处楚人愁。

麒麟剥落风霜古,翁仲荒迷草树秋。

坚卧九泉君莫恨,芳名应与水东流。


樵楼野趣

百尺樵楼漫倚阑,民情时向个中看。

窗开渤海烟方淡,帘卷西山雨未干。

桑柘影□无限趣,稻粱堆里有余欢。

从今不必循阡陌,上界登临眼界宽。


古塔风云

孑然一柱把天擎,底是寻常抱不平。

天籁长空翻地势,秋波下界涌潮声。

客途远迓蛟龙怒,僧寺频看鸟雀惊。

绝顶静观真景象,却疑身世在蓬瀛。


泮水琴声

泮壁公然抵万金,清幽分外好弹琴。

汗樽淡酒涵真味,凤沼黄锺泄太音。

春晓雅宣芹泮咏,夕阳偏称杏坛吟。

破除俗部文风胜,眼底儒林作邓林。


安陵渔唱

傍水人家画不成,风恬浪静不胜清。

羡鱼便有江湖意,结网浑无富贵情。

一棹沧浪云淡薄,数声欸乃月分明。

沙鸥汀鹭忘机事,莫怪陶朱改姓名。


环堤秋雨

谁筑沙堤号玉环,孤城围绕在中间。

只因导卫通漕水,屡被侵蓨置护山。

滂霈秋霖白起浪,瀰漫宿潦绿成湾。

为民保障无穷利,居者宁思作者艰。


青冢春辉

魏廷保障老忠臣,高冢馀光尚动人。

黄润中含千古意,文明外照一团春。

春山捧日原非梦,华表擎天信有神。

人杰地灵君莫讶,曾调玉烛转鸿钧。


孙博去世后,景州士民敬其人品才学,崇祀乡贤祠,历代旧志为之立传。


如今,美丽的江江河已淌过数百年时光,河畔两岸的人们却依然记得孙博,记得他勇于谏言的故事,记得他写下的优美诗篇。


作者:邓文华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