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永安路小学三(8)班 刘可馨

指导老师:李秋凤


  为了增进衡报文明小记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从小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衡报文明小记者团走进桃源饺子开展“爱我中华‘粽’在一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端午节有了许多新认知,快跟我去探索吧。


  首先是对粽叶的新认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粽叶是端午节时用于包粽子的植物叶子,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箬叶等制成。南方地区普遍使用阔叶的竹叶——箬竹叶,而北方则以芦苇叶为主。粽叶一般都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气味芳香。除了芦苇叶和箬叶,粽叶还可以是荷花、芭蕉、桂竹等植物的叶片。粽叶的选择不仅影响着粽子的味道和质量,还对粽子的外观和口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粽叶是制作美味粽子的关键之一。


  其次是对粽子历史的新认知。在我们的印象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事实上,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已经存在了,它的真实起源,与中国最传统而神秘的“祭龙”有关。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划龙舟最早起源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经是吴越民族的图腾。我们今天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就是由吴越先民的龙图腾演化为全民族的图腾而形成的共识。由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中国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独木舟,而龙舟据记载起于越王勾践时期,最初就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的形象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