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蕴丰年 挥汗勇争先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麦收时节,去年深秋埋下的种子,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随着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在麦浪里驰骋,麦粒倾泻入仓、秸秆粉碎还田。如今的刈麦场景中,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被现代化机械作业的高效便捷所替代。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历时10天,我市512.8万亩冬小麦于6月14日全部收获完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夺取夏粮丰收,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场硬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夏”生产工作,市领导多次深入麦收现场调研,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各县(市、区)认真做好服务保障:精准组织供需对接、确保机具转运通畅、保持农技状态良好、强化作业机手培训、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优先优惠优质供油、及时发布机收信息……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发布紧急通知,做好“战高温、送清凉、保三夏”工作,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实现小麦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管好。
连日来气温飙升,城市迎来综合“烤”验。我市最高日供水量已超13万吨,水务部门强化水质检测,做好应急准备,加快抢修速度,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市环卫中心洒水车、雾炮车、洗扫车齐上阵,为城市“降温”。交通运输部门对管养道路、桥梁加强隐患排查,对交通量较大的路段适时采取路面洒水降温措施。市区各建筑工地通过动态调整施工安排、提供防暑降温用品等措施,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同时,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正有序开展,对饶阳、武强蓄滞洪区围堤、隔堤及分洪口门进行排查,落实“叫应”机制,确保群众遇到险情能第一时间转移到位。
炽热似火的,还有争先进位的实干热忱。近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推动重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位。“双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目前,全市完成“双盲”评审项目172个,涉及采购预算4.4亿元;冀州区大力推行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出证”,申请材料平均压减三分之一;“交房即交证”成为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标配,改革已经在11个县市区及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全面覆盖并常态化推进,直接受益业主近6万户。
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能。为促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我市组织了“赋能产业 走进超算”交流对接会、“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培训交流会,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创新。在位于枣强县马屯镇的河北三头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深入一线,解读小麦等深匀播技术,揭秘如何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阜城县积极推进企业走“自主创新、技术革新”之路,霞口镇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全自动化立式铣床成为国内市场加工直径最大、加工精度最高的精加工设备之一,并远销海外。
提升服务质效,释放消费潜力。我市深度对接京津市场,推动康养产业全链条发展;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重要民生工程市区崇文路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即将完工。端午假期,我市启动汽车“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符合要求的消费者最高可领1万元补贴;重点监测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额超过100万元,14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揽金”1500余万元。
体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端午节当天,衡水首届龙舟表演赛激情上演,开桨前举行了隆重的“点睛”仪式,观众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竞技体育有机融合的独特魅力。第四届“武动端午”民间传统武术演练观摩大会上,武术爱好者们切磋交流,太极刀、少林刀、形意拳、八卦拳、功力拳等,尽显中华武术文化风采。武强年画博物馆开展系列文艺活动,以诗朗诵的形式,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系五色缕、撒雄黄、包粽子,沉浸式体验民俗……在这个季节,我们满怀憧憬,守望丰年。千家万户餐桌上氤氲的新麦香气,不仅是收获的味道,更是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