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直径4米的水罐,产能胜过8亩鱼塘。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竟有如此“魔力”?


5月21日,在衡水高新区大麻森乡东桃园村的河北创鲜同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循环水罐体养殖项目基地,记者看到了智慧养鱼带来的变化。




一边是整齐排列的水罐,另一边是生态净化池。走上5米多高的扶梯平台,方能看清直径约4米的水罐全貌——罐内水流不断,一旦投食,则引无数清江鱼上浮争食;养殖水过滤后固液分离,残饵和粪污可作为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利用。净化水回输到养殖罐体,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和养殖尾水“零”排放,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魔法”养鱼的“魔”,首先就在于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循环水绿色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技术标准化、饲料投喂精准化、疾病防控规范化和生产管理现代化。同时,基地与中国水产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攻关,对产业链条进行了全面升级。


“智能化罐体养殖系统的主体是由食品级的PE材料制成。最大的优势就是节水节地,一个罐体的养殖密度相当于每亩鱼塘的养殖密度的4至5倍,一年可以养殖两季,年产成品鱼8000公斤左右。”公司总经理何涛自豪地说,传统鱼塘亩产一般在900公斤左右,基地一个水罐胜过8亩鱼塘。



智能化循环水罐体养殖项目2022年入驻衡水高新区大麻森乡东桃园村,占地约20亩,规划安装10套智能化循环水罐体养殖设备,每套设备由12个35立方米水体的罐体组成,并配套循环水系统。


区别于传统的“鱼菜共生”技术,“魔法”养鱼依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鱼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在降低从业技术门槛的同时,也保障了全产业链的可溯源。


何涛递来一台手机,“你看,这是物联网智能管控平台,养殖过程中可实时掌握罐体内情况,温度、水质和鱼的健康等情况,在平台上一目了然。”



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为水产养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信息化管理等手段,不仅产量大幅提升,劳动成本进一步降低,管理也变得更简单。


“一个工人可管控多个水罐,通过手机APP可远程操作,进行水质调控、精准控温和投料,劳动强度小,较传统池塘养殖节省劳动力80%以上。”项目技术总监张志标介绍,罐体养殖系统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养殖管理,在相关指标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报警,以便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魔法”养鱼的意义更在于打破了地域、气候的限制,实现品质提升。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养殖模式,为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罐体节水、控温,在北方缺水寒冷地区,也可以正常养殖。在遇到大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时,也不受影响。其次,罐体内溶氧量高、无抗生素、发病率低,鱼在罐体内不断逆水游动,使其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鱼肉品质得到提升。”何涛说。


相比传统的池塘养殖,智能罐体的水产养殖模式可节水95%以上,可节地80%以上。灵活的养殖系统配置方案可满足多种多样的投资需求,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为乡村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在实现养殖高产量、高品质的同时,基地又瞄准了高端水产品市场。何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接下来准备增加8套养殖设备,专门用于养殖河豚、淡水石斑鱼、饲料鳜鱼等高端淡水鱼类。基地水罐数量将增加到120个,年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


摄影/视频:王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