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个题目,吓了我一跳。怎么就随随便便地说到了茶。喝茶的人,喝茶就是人生;不喝茶的人,不喝茶也是人生。
茶的题目貌似很大,也很小。不过就是有的人喝茶,有的人不喝茶,而已。唐宋以前,吃茶就是吃茶,捣碎茶叶,掺和调料,煮熟,吃进肚子。
茶圣陆羽,把茶当回事儿。讲究水质,器皿,还有喝茶的方式。因为在庙里长大,也跟禅修之类搭上了关系。
茶叶只是树上的叶子,遇水还原,成为茶汤。量的增加,质的变化。解渴降暑,似乎还有药用价值。神农氏的时候,中毒太深都能化解,据说就是茶的功劳。
明代的朱元璋,做过和尚,也要过饭。他当了皇帝也喝茶,不过走了平民路线,废除繁文缛节,散泡茶,成为新的流行。
有水就有茶,喝茶似乎不难。但其实不然,简约的事情,必然不简单。自古多圣贤,也不缺文人雅士,怎么能放任自流呢?
寒夜客来茶当酒,除了酒,茶更登大雅之门。君不见,历朝历代,名家画作上,离不了的俗套,就是重峦叠嶂间,茅屋草舍里,总有个隐士高人对月品茶。
茶里头,看得见的是茶,看不见的也是茶。修道的,用来解困;拜佛的用来静心,久病缠身的用来治愈。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茶。
有人说,喝茶解渴。有人说,喝茶顿悟。你的茶不是我的茶,我的茶不是你的茶。看着都是茶,喝的是什么,谁喝谁知道。
喝茶可以雅,选取梅花蕊上雪;喝茶可以俗,保温杯里配枸杞。有人喝的是经年的纯粹,有人喝的是不老的渴望。
独饮成幽,对饮有趣,三五成群,众乐乐矣。逛深山攀古树,搜罗老茶不辞辛苦;走大街穿小巷,泡杯新茶乐得自在。
饭要自己吃,茶要自己喝。好坏不重要,体验才是真。知道多的,不必炫耀;知道少的,不必懊恼。完全不懂的,也可以饭照吃,茶照泡。
附庸风雅的,照葫芦画瓢;讲究情怀的,探求人生奥妙。独处,图的是平和;待客,为的是周到。拿起,是担当;放下,是逍遥。
壶里乾坤大,有趣的不是茶。人走茶就凉,江湖两相忘。门庭冷落不须叹,佳客盈门何堪夸。千秋与大业,不过一杯茶。
加了奶,就是奶茶;加了花,就是花茶。加了人生况味,就格外复杂。说不清,道不明,也罢。有茶喝,喝好茶,日日是好日,不枉白了少年头,空负韶华。喝茶,无非就是喝茶。
尽管可以有各种流派,各式花样,但仔细划分,大概只有两种:重视喝茶和重视喝茶这回事。
重视喝茶,偏中式,上穷碧落下黄泉,收罗好茶,研究山场,品质和口感,强调茶的历史和保健养生。
重视喝茶这回事,偏日式,不过简单几款茶,却在讲究上下功夫,仪轨传承,氛围营造,修身养性不一而足。
很难说,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喝了就不错。至于体验到什么,谁喝谁知道。接地气也好,走神秘也罢,都是自己的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合适怎么来,怎么擅长怎么做。社交也好,独处也行,就是单纯解渴,也是没有坏处。
若雅,便会雅,若俗,也能俗。人不同,则茶不同,味道千差万别。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境界天上地下。喝茶,不过就是喝茶,而已。
当今,喝茶的场合,卖茶的,喝茶的,对茶的了解,个顶个的深奥。毕竟见得多,喝的也多,勤加练习,体会自然不同凡响。
好茶的寻觅,成了茶席上的标配。天价茶、有机茶、私房茶,乃至荒野茶,不一而足。曾几何时,有好茶、喝好茶,几乎是成功人士的身份标志。
好茶配好器,人们却重视不够。昂贵紫砂壶,本就是收藏界的宠儿,与茶的距离越来越远。寻常茶桌上,储水式茶盘,传统盖碗,建盏老三样,还是久用不够,百试不爽。
喝的是茶,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而仅有茶,又不免单调。诚如天生丽质难自弃,总是几件衣服不常换,也显得捉襟见肘,寒酸落魄。好马配好鞍,多几件茶器,茶空间里,也多几分韵味。
茶的空间里,不只是茶,解渴之上,还有喝茶的氛围。与人喝茶,相谈甚欢。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倒也未必都是钻研茶的口味,因为喝茶体验,一定是因人而异,强求同一,毕竟尴尬。
因茶结缘,喝的不是茶,是彼此舒服,坦诚相待。经历不同,学识各异,借茶交心,不必都懂茶,愿意沟通,学会倾听,更重要。
有好茶,喝好茶,不如会喝茶。拿捏喝茶的尺度,掌握喝茶的精髓,感受喝茶的乐趣。没有统一答案,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寻找红尘之外的淡定从容。
生活的丰富,茶里才会自在,魂魄的禅意,茶味才会浑厚。总之,喝茶就是喝茶,门槛不必太高,但一定是个挺文艺,很浪漫的活动,好玩却并不枯燥。
茶不过就是饮料,喝茶不喝茶,个人爱好而已,本无需多言。但喝茶又话题颇多,相关的议论从来不少,似乎喝茶是有些门槛的。
好茶,大家顶礼膜拜。君不见大师们,神龙见首不见尾,推崇备至的茶多被炒成了天价,有的甚至堪比黄金。好茶,引得众人为亲芳泽而折腰。
好茶自然有好的道理,品质口感上佳,至于卖出多少钱,似乎有市场调节,不需我等劳心。好茶崇拜,却裹挟了喝茶的潮流,让大家身不由己,投入其中,难以自拔。
好茶总要喝,懂茶更关键。闻芳香,辨色泽,品口感,里面的讲究就多了。更有斗茶大赛,评出的各类奖项自然身价倍增。
好茶难得,懂茶不易,让喝茶有了门槛。好像有违推荐的初衷,茶里分出三六九等,彼此相轻,懂与不懂,也让喝茶的圈子里有了鄙视链。
有门槛,不是问题,但门槛是什么,才是问题。喝茶离不开茶,天经地义,但喝茶拘泥于茶,则难望茶的项背。
喝茶就是体验,而这种事儿,一定是因人而异。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见仁见智,也适用于喝茶。
喝茶诚如读书,开卷有益,喝了就好。怎么喝,喝什么,不必同一,学习有老师,修仙靠悟性。正如ABC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读成句子,写出文章。
都说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喝茶的门槛,也不在茶里。知性,让你触到茶的通透;学识,让你领会茶的丰富。
生活里给不了你的,茶里也给不了。你自己的境界,就是喝茶的境界。喝茶不是个生意,也不是个专业,喝茶就是有态度地喝茶。
喝茶的门槛,应该很低,拿起来,放得下,喝进肚子里就行。喝茶的门槛,也应该很高,老师教你的那些总是有限,你只能无师自通。
作者:王俊清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