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北京万寿路街道的一个小区里。这里生态环境很好,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更令人欣喜的是有许多合围的银杏、白蜡、刺槐等大树。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第一批搬来的住户,当年曾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单位的中坚和骨干,用百姓的话说是“身居高位”,而如今大多已离休或退休。这些老人经常在大树之下漫步和聊天,过着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他们看着这些树从幼树慢慢长成参天大树,而大树也看着他们渐渐变老。他们中有的人诗书满腹,平易近人、非常谦恭。其中就有我尊崇的老师吕聪敏——我尊称他“吕老”。


吕老1938年6月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中国驻英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洲大洋司任职,曾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2月奉调到国务院办公厅,兼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


在30多个春秋寒暑里,我和吕老相遇、相识、相知,直至成为莫逆之交,虔诚地提出想“拜师”,“有生之年,再跟他好好学习几年!”说起来,大体经历了“相见不相识”和“相识不相知”两个阶段。


“相见不相识”是指1988年6月,李鹏同志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外出调研就来到河北。冒着盛夏酷暑,总理深入到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的一些工厂、农村,走村串户、进厂下车间,深入调研。6月12日上午8时50分,李鹏总理乘坐的中型轿车突然停在了沧石公路上。总理信步走进路旁藁城县北楼乡村民彭志春的麦田里。骄阳似火,天气预报最高气温36摄氏度。正在田里收割小麦的彭志春,还以为是过往的客人下车活动活动。没想到一行人却踩着麦茬向着他走来。为首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态度和蔼地问他:家里几口人?种了几亩小麦?每亩上了几方肥?碳铵多少钱一袋?浇了几水?亩产能打多少斤……


彭志春一一回答。冒着高温天气,总理和普通农民在田间地头亲切交流,场面非常感人。按当时规定:中央领导同志来河北视察,只允许新华社和《河北日报》合发一条消息。而这些感动人心的细节和情节,一般消息是无法容纳的。正在踌躇之际,总理身边的一位随员问我是不是记者,我说是《河北日报》记者,并趁机请求:除了与新华社合发的消息,是否允许《河北日报》围绕“总理和农民心连心,时刻想着农民的忧和愁”,写篇新闻特写?“那位随员”也为总理深入调研的场面所感动,说要看了稿子再定。事后知道,“那位随员”就是总理的秘书姜云宝。我至今一直深深感激他,因为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组清新实在、以小见大、现场感强、语言生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李鹏总理在河北》的稿子,也许不会问世。34年后的夏天,一次在大树下漫步聊天时,回忆起当年往事,吕老说当年他也是李鹏总理河北之行的随员,只是“相见不相识”了!


去年10月,吕老送我一本书《学习和思考》。他在自序中说:“学习使人头脑充实,思考使头脑聪慧。二者结合是人之法宝。如果说我这一生有何心得,就是悟出‘学习和思考’的道理。”吕老一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养成了“眼勤、脑勤、手勤”的习惯。在他看来,“学习与思考”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习惯,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追求。我庆幸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的这些至理名言,像一束智慧的光芒,使我脑洞大开,深受启发。吕老看我爱读书爱学习,又“翻箱倒柜”找出两本珍贵书籍送我:一本是《外交人生——我的回忆和感悟》(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一本是《西交民巷23号院随想》(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从此,我俩开始了由“相识到相知”的阶段。


我和吕老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但在职时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忙我也忙,彼此交流并不多。退休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热情关心下一代,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也为实现中国梦做一份贡献。偶尔在大树下漫步碰见,尽管是只言片语,也透露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吕老的童年没有鲜花和微笑,甚至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他两岁半时慈母病逝,上小学五年级时继母又病逝。失去母爱的他,跟着当村干部的父亲到处跑,居无定所,食无定时。但辛酸的童年和艰苦环境的磨砺,却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他在《心灯》一文中写道:“是党给了我信仰、精神和力量,是党点亮了我奋发前行的‘心灯’。”从南开大学毕业进入外交部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吕老长期从事政府外交、议会外交、兼顾政党外交、民间外交,当过李鹏总理的外事秘书,访问过100多个国家。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曾担任过常委会主管外事工作的副秘书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外事方面的经验。他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外交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他还参加过许多国际场合的“智斗”和打破西方制裁的斗争。他以生动、平实的笔触对这些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所作的回忆和感悟,写得亲切自然,读来引人入胜,堪称弥足珍贵的“外交史料”。


吕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情系故乡土默特。他的散文清新隽秀,富有哲理,带着大草原花草的芬芳。他记述色彩斑斓、如花似锦的夏威夷,尽显今风古韵的“神奇之城”里约热内卢,以及一衣带水的福岛的风光人文,让人读来如置身其境,和他一起兴奋,一起沉思。他记述曾给自己友情和智慧的朋友《人到无求品自高——记发小刘济民》《玉环的女儿——记著名作家叶文玲》等篇章,真实感人、情浓语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特别是怀念故乡的文章——《青城在我心中》,让我心醉、令我神往。他写道:“54年前,我像一只小鸟茫然飞离故乡。然而,大青山、黄河水、土默川,故乡的一切始终滋润着我的心田。不论在国内还是异国他乡,故乡总在我心中……”


一辈子为党和国家奉献“小我”,今天虽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气神”不减,笔耕不辍。去年12月底,当新一轮新冠疫情袭来之时,吕老也被感染,高烧不退,急送医院。随着病情好转,他又在病床上修改起了书稿。今年5月,当《感悟人生之道,生活之树长青》一书送到我手上后,我连夜拜读,深受感动。两天前我又得知,吕老虽处于愈后的康复阶段,但又忙着编写《一个外交官的晚年述怀——家国情怀人生感悟》。据了解,这是吕老把近年写的一些散文随笔进行汇集,作为自己的参阅留存资料,并分送亲朋好友和母校乡亲作为纪念。吕老说,这把年纪了,写点东西,既不图名,更不图利,无非是了却一桩心愿,不做于心不甘!听到这一切,我的心灵震撼了!从心底涌出一句话:“吕老,您就是我学习的楷模、激励我前进的常青树啊!”


作者:张锡杰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