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工人正在调试设备。周泊宇 摄


经线织来,纬线穿去,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金属丝绕着转轴绵延不绝,不断交织,从织网机的输出端铺出来一张张细密的金属丝网。隆隆机声中,十余名工人游走于织网机间……这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河北哈通丝网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日常。


近年来,衡水市积极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临近雄安新区的安平、饶阳、深州三县市成立了雄衡协作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安平县抢抓机遇,借势创新,奋力打造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努力当好雄衡协作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车间内景。周泊宇 摄


围绕“雄安建设,安平配套”定位,安平县规划建设了绿色建材产业园、华融环保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园中园。创新推进“234+1.5”(即亩均税收20万元,亩均投资300万元,亩均产值400万元,容积率1.5)模式,将工业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施差异化帮扶,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均增长10%以上。


“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安平县积极打造的雄衡协作区先行区实践场景,规划总占地面积800亩。第一期的总占地面积为137亩,预计投资12.2亿元,建筑面积110000平方米。”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赵腾龙介绍,“另外,为了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破解融资难题,入驻企业可以先缴纳部分定金,剩余款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分12年付清。”


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工人正在整理丝网产品。周泊宇 摄


在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安平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抓签约促落地保投产。据悉,哈通、绿峰、海胜等11个工业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另外,“234+1.5”模式也已脱虚入实,艾林公司四层厂房成为典范标杆。系列举措得到充分肯定,并在衡水市推广经验做法。


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展厅一角。周泊宇 摄


同时,安平县在雄安新区还设立了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为展示推介安平产品搭建起了重要平台,直接促进该县50余家企业与雄安新区的业务往来,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他们还充分利用雄安的人才、技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交流,通过“离岸孵化”的模式,形成了安平与雄安在制造与研发上的双促进。


作者:王胜强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