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短视频。王天祥 摄制

——来自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报道


“可以说,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一次成功的示范。它的成功,不只在于入驻企业在对接雄安中实现了跨越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后续新项目招商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助推作用。”2023年开年,在绿色产业园的宣传招商中,安平县高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张磊收到了几十家公司主动抛来的“绣球”。



作为继智能制造产业园之后,安平县高新区投资发展集团乃至全县着力运营的第二个服务“雄安”的产业项目,绿色产业园的引进工作顺滑得异乎寻常。这一切,离不开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示范与带动。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抢抓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重大机遇,感恩奋进、担当作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衡水落地见效。


为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我市主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临近的安平、饶阳、深州三县(市)成立了雄衡协作区,将其作为全市增长极来打造。作为雄安进入衡水的第一站,安平县抢抓机遇、借势创新,奏响“雄安研发、安平制造”“协奏曲”,努力当好雄衡协作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规划建设占地15000亩的雄安衡水协作区安平片区;


重点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园、华融环保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高端不锈钢产业园和京津冀雄高端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


主动承接雄安新区的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号角吹响,一系列工作快速而有序地铺开,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安平对接雄安建设、瞄准市场前沿而打造的标准化、高端化、信息化产业园区,最主要作用就是承接雄安科研成果、做好雄安配套,(下转A3版)


打开雄安、衡水经济协作的新局面。安平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旭峰坦言:“在这场叫响‘安平制造’的战役里,它是先驱、是标杆、是引领,要起到再推广、再推动的作用。”


标杆怎样树立,效果如何?


盛夏时节,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一派繁荣景象。


经来纬去,不断交织,细如发丝的金属丝绕着转轴绵延不绝,一张张细密的金属丝网从织网机的另一端铺陈而出。机声轰鸣中,百余台织网机开足了马力,十余名工人游走其间……这,只是产业园入驻企业河北哈通丝网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日常。



“我们是整体搬迁,正式投产快3个月了。入驻以来,一切都很顺利……”哈通的负责人王学雷表示,乘着园区各种利好政策的东风,公司和中航工业集团雄安子公司的合作已经渐入佳境。


不只是哈通,还有同期入驻产业园的河北滕泰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艾林建材有限公司、河北翔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河北安阳丝网有限公司。5家企业携手并肩,在“服务雄安”的路上稳步前行,已然创造了近千万元的亮眼成绩单。


自建成运行以来,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成为安平高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重要补充。它不仅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产生了积极效应,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了安平高新区经济的发展。



而一年多前,整个产业园不过是一片荒芜。


“2021年年底,县里有了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设想;2022年2月初,我们就开工了;同年9月底,项目一期就竣工了……”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赵腾龙介绍,作为安平县积极打造的雄衡协作区先行区实践场景,项目的推进备受瞩目并尽享利好,仅规划总占地面积就达800亩。“目前,第一期占地面积为137亩,预计投资12.2亿元,建筑面积110000平方米。”


用时8个月,一个特色明显、带动实力显著的专业化园区拔地而起。


夯实硬条件,提升软实力。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在服务雄安中唱响“安平发展”主旋律,安平全县上下开拓思路、积极作为,主动走出去学经验、找办法,促进“园中园”项目落地见效。


“县领导带队几次赶赴外地学习,基于咱们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企业入驻。”刘旭峰介绍,已经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落地实施,备受社会各界好评的“234+1.5”模式和分期付款方式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234+1.5”模式,即入驻企业每年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亩均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亩均产值不低于400万元,容积率不低于1.5。


分期付款,旨在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入驻时仅需缴纳部分定金,剩余款项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分12年结清即可。



“我们全力打造一个能够让企业拎包入驻的园区,竭力做好服务,但选择始终是双向的。”赵腾龙介绍,园区主打的“234+1.5”模式就是一个门槛,将工业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施差异化帮扶,帮助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年均实现增长10%以上。


双向选择,主动权在园区手中,同样也在企业手中。


双向选择,确保了优势企业的集结,促使了营商环境的最优化。


落户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河北艾林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冲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因为,“诚意看得见!”


园区坐落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毗邻物流园区,交通方便;


入驻资金可以分期缴付,竭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在专业人才的引进上,打破身份限制,实施动态管理、优化待遇;


入驻企业对厂房结构有特殊需要,可以在建设中提出要求,园区竭尽所能地给予满足;


园区内有专业的物业服务和管理,以“妈妈式”服务包揽了入驻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了,我没有选错!”高冲斩钉截铁的认可,源于日常的一点一滴,也源于年初的一次经历。2月,艾林公司接到了一笔重要的外贸出口丝网业务,对方要求“验厂”。在提供相关资质、跑办各种手续过程中,园区全程参与,提供了无数便利,最终促成了这笔“重要”订单。


双向的奔赴最动人!


短短几个月,艾林公司的四层厂房成为全县“234+1.5”模式脱虚入实的典范标杆,自身也成为园区里最稳固的“智能”担当。



专注金属纱网的设计研发、制造、全球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位列全国金属纱网品种多、规模大、专业性强的制造商行列;引进的超薄纱网,获得4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被确定为金属窗纱河北省地方标准单位;自主研发的工艺与设备,实现了0.01毫米超薄涂层,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70%以上的损耗与浪费;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个体的奋进发展中,园区入驻企业间的协作也在逐步增强,形成了分工合作的良好发展局面,有力促进和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使产业优势得到有机组合,进一步增进了优势产业的集聚,突出地方经济的特色。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234+1.5”模式,向空间要效益,以亩均论英雄……一系列以园区为模本落实推行的政策举措,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毋庸置疑!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成功的。


“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全县唱响‘雄安研发、安平制造’的重要一步。它的成功不是结束,征程才刚刚开始。”刘旭峰表示,一张更详尽、更恢弘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设立在雄安新区的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为展示推介安平产品搭建起了重要平台,直接促进安平县50余家企业与雄安新区的业务往来,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


充分利用雄安的人才、技术资源,安平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交流,通过“离岸孵化”的模式,形成了安平与雄安在制造与研发上的双促进;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在推进雄安、衡水两地协同发展的征途上,安平县正一路高歌、勇往无前。2024年,雄安衡水协作区安平片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摄影:王天祥 赵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