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春光更耀眼的是什么?


踮脚、转身、跳跃……4月11日上午大课间,衡水湖城中学的操场上,身着校服的学生们跳着欢快的健身操,飞扬的活力和眉宇间的自信,比明媚的春光还要动人。



高一,课程多彩,发掘兴趣;高二,瞄定目标,比学赶超;高三,师生并肩,为梦想而战。衡水湖城中学坚持多样化教育,让学生“各美其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实现螺旋式上升。


让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


见到高三学生丛硕时,他正坐在轮椅上专注地刷着数学题。进入4月份,他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两个月这样的学习时光。


“咱在家歇几天吧?”今年春季开学后,父母忧心因意外导致双腿骨折的丛硕住校不方便,想让他休息几天,不想小伙子坚决要去上学,“有老师同学帮着呢,你们就放心吧。再说要高考了,一天也不想耽误。”


这一个月里,丛硕从最初在教室吃老师和同学端来的饭菜,到如今在大家帮助下拄着双拐到食堂吃饭,在一轮轮复习和一张张试卷里,一步步走近自己的大学梦想。


丛硕用三个“很”形容自己的湖城中学生活——很快、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双腿骨折的丛硕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衡水湖城中学坚持学生立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借鉴大自然春生夏长的规律,探索出“四季”教学法——预习、讲解检测、积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入脑入心。


“今天我们讲《鸿门宴》这一课,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第一段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圈出来。”4月13日上午8:50,高一语文组备课组长张亚利像往常一样,提前5分钟到达所教班级。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进入预习状态,把不懂之处勾画出来。


张亚利说,预习过程中,要求孩子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听课的针对性。10分钟预习结束后,是30分钟的高效讲解+小测时间。张亚利一边对重点、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精讲点拨,一边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并配备适当练习检测学习效果。最后,她以讲解随堂小测习题结束这堂课。“学生主体+教师助推”的学习形式,让同学们直呼“学到了”。


不仅是高一,也不只是语文课堂,衡水湖城中学将“四季”法落实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精简课堂,优化课件,大力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湖城中学还强化校本教研,创新打造“四步教研法”,全面提高课堂质量。


“大家说说上一周情况吧。”4月9日,高三数学组备课组长秦朝又把组内老师召集到一起,大家分别反馈学生复习情况后,常规性开展了说课活动,17名教师互听互评,深化教研,并群策群力对接下来一周的学案、训练案、学习“自助餐”进行反复打磨。


生化实验室


“上周课程学习反馈——说课——组内互评——学案打磨”的“四步教研法”,找准了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全校130余名教师每周开展课程互评交流,大家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努力把每节课都讲到学生心坎里,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


每周,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会坐下来沟通,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存在不足,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制定各科帮扶计划,“一人一案”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让班级“战队”更富战斗力。


上好每一堂课 育好每个学生


4月9日下午第一节课后,高一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社团活动地点,开始了愉快的社团之旅。 


篮球场上,小伙子们运球、突破、上篮,一气呵成。“想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他们说。


篮球场上青春飞扬


播音室里,姑娘们用动听的声音传递梦想。“想考播音主持专业。”她们说。


......


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新高考要求,衡水湖城中学因材施教,开设了音乐、绘画、篮球等16个社团,高一、高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相对应的社团。“学生能在社团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更好地为新高考选科做准备。”该校执行校长孙立说,目前,学校的特长生本科通过率达到100%。


兴趣爱好成为一条成才路


湖城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健全分层教学制度,实现了文化课教育和特长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学生成才,教师引导是关键。湖城中学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激发者”和“推动者”。


实施“导师制”和“青蓝工程”。每年9月份,秋季新学期伊始,湖城中学都会开展“导师制”结对帮带活动,遴选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师傅,开展“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传”“帮”“带”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形成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每年,湖城中学“雷打不动”举行两场大赛——上学期的教师风采大赛和下学期的基本功大赛,全体教师“一个不能少”。其中,教师风采大赛持续30—45天,期间老师们围绕授课、学案、训练案、板书等“大比武”,成绩与导师和备课组长工作业绩挂钩;基本功大赛增设了说课、说题和对比课,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老师轮流讲解,大家相互借鉴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磨砺意志的远足


湖城中学是一所寄宿制高中,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崇德、尚美、立志,用师德大爱陪伴学生成长。


“这个红烧茄子咸不咸?大家爱吃哪道菜?”午餐时间,不少班主任跟自己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用餐,给大家打来免费热汤,把学生对菜品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后厨改进。


自己动手包饺子


学校还非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打造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经常性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充分发挥宿舍长的作用,通过他们广泛深入了解舍友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等各种渠道,实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有情绪波动的孩子及时给予疏导。


湖城中学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本着“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各科老师签订责任状,确保校园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全覆盖、无死角。 


干净整洁明亮的学生宿舍


“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事,想在前头、放在心上、落在实处。”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代俊丽说,学校摒除一切不利因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真抓实干取得扎实成效,学生之间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在高三教学楼里走一走,学生们或在教室看书刷题,或在走廊听老师讲解问题,都在朝着梦想努力奔跑。


德育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妈,‘三八’妇女节了,给您打个电话……”“爸,得了流感记得吃药多休息……”下晚自习后,不少学生给父母打去视频电话,小小羞涩中含着浓浓关心。


“每次回家都觉得孩子又懂事了不少。”家长们跟班主任反映。


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衡水湖城中学坚持以德为本、以爱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人礼上感恩父母


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


“冻土豆什么样?”看完电影《长津湖》,志愿军战士啃冻土豆的场景让同学们热泪盈眶。为让学生们对当年艰苦的环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湖城中学德育老师和食堂师傅们专门冻了几个土豆,切成小块分给大家。亲身感受过冻土豆的“冷硬”后,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德育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中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湖城中学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个瞬间,小到卫生习惯养成,大到人生理想树立,都有老师督促和引导,在全校形成良性竞争、团结互助的氛围。


党史宣传


把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湖城中学积极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开展“阳光运动一小时”活动,上下午的大课间,操场上热热闹闹,同学们练武术操、太极-八段锦, 跳健身操、韵律操,打军体拳,做眼睛保护操、有氧操等,多彩的体育锻炼,让大家更自信、健康、阳光。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主题班会


学校还致力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随意走入一间学生宿舍,每张床上的被子都整齐得像“豆腐块”,物品摆放也一丝不苟。“叠被子这种看似与学习无关的细节,最能看出个人素养的高低。”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王冰说,学校秉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理念,将德育往“实”里做,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品德品性,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得到系统性谋划和整体性构建。


德育成为促进教学的重要推动力。


走进衡水湖城中学的教学楼,你会发现,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块“班牌”,上面最显眼的是几个同学的照片。“这是上周表现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等方面。”王冰说,每周一次的评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写出你的梦想主题班会


湖城中学创新载体、活跃形式 、丰富内涵,让德育教育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


每周班会,学校为各个班级推送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班主任围绕国内外时政要闻、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等,联系高中生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推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学校成立学生会,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他们沿着闪光点不断前行;把学生助人为乐的画面做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传递崇德向善的正能量;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传经送宝”,激励在校学子不断追梦。


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

一系列活动富有成效,学生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不久前,一位在学校附近单位上班的家长,专门把孩子转到湖城中学。他说:“我每天路过,都会在校门口看一会儿,孩子们精神都挺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