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五元三把……”下班路过菜市场,听到远处的叫卖声,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祖母院里种了一棵香椿树,我时常在祖母院里围着香椿树玩耍。每年三四月,祖母会用自制的钩子,把顶端的嫩芽勾下来,洗净切碎,用盐腌好,早晚配稀饭吃,中午吃面条也会拌在碗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香椿芽绝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吃香椿和摘香椿芽的时光包罗了我整个童年。


香椿也叫香椿头,关于香椿的民谚有很多,如“三月八,吃椿芽儿”“门前一棵椿,青菜不担心”等等。其实,中国人食用香椿已久,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的记载,櫄木即为香椿。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帝和宫廷贵人的喜爱。大文豪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就连“北方文雄”元好问也喜欢香椿,他有一首《溪童》:“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描写的正是孩童采摘香椿芽的情景。香椿不仅是备受喜爱的食材,也被视为文化的象征。如“椿萱并茂”喻指父母健康长寿,古人也喜欢直接用“椿”比喻父亲或其他长辈,将已过耄耋之年的父亲称为“椿庭”,将母亲形容为“萱草”。


香椿不仅是一道佳蔬,更是自然赠予人们的一道健康良药。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香椿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更是蔬菜之冠。维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常吃香椿还能消除春困,排除毒素,润滑肌肤,是美容保健的好食品。


香椿的吃法很多,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详细记录了香椿芽的吃法:“香椿芽采头芽,汤灼,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美食家袁枚也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香椿芽拌豆腐的吃法,称其“到处有之,嗜者尤众。”而我最喜欢祖母的香椿炒鸡蛋。首先,将香椿洗净,开水烫一下,然后,捞出过凉切末,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入香椿、盐、料酒,搅成蛋糊。最后,炒锅注油烧至七成热,将鸡蛋糊倒入锅内,翻炒至鸡蛋嫩熟即可。色泽油亮,金黄翠绿相间,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那时的香椿炒鸡蛋我百吃不厌。后来,我上了大学,每年香椿发芽的季节我都在学校,每次总在电话里与祖母诉说着对香椿炒蛋的思念。接着,我参加工作去了外地,祖母也去世了。但每次见到香椿,甚至听到香椿的叫卖声,都会勾起我对祖母,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思念。怀念小时候在祖母身边采香椿芽的时光。我知道,这些记忆早就刻在我的骨子里,根植在我内心深处,不管走到哪儿,一触碰,它就会冲出来,轻而易举地扯出我的乡愁。


作者:李晨  编辑:李耀荣